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高成儿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恐怕莫过于1949年加入国民党、1911年自宫成为太监。

这句话常常用于形容想占便宜却反应慢半拍的人,他们非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受到了损失。为什么1911年当太监不合时宜呢?因为清政府的垮台并非只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帝制时代的终结。作为君主制的附属品,宦官制度随着时代进步,也将走向消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太监不仅身体受到了创伤、心灵遭遇了摧残,以后还很难找到类似的工作,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不可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太监的身影,比如“小邓子”“小卓子”、苏培盛、李德全等等,他们地位虽然不高,露脸的机会可不少,总是出现在荧幕里,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清朝皇室为什么要大量使用太监呢?只用宫女行不行?这还真不行,皇宫里有很多工作对体力是有要求的,仅靠宫女无法胜任,或者需要更多的人手才能胜任。在体力方面,男性相对来说更有优势。可是皇帝有那么多嫔妃,万一被绿了,谁知道?生下的皇子很可能要继承皇位的,如果是其他男人的孩子,祖宗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被篡夺了。既要使用男性,又要防止被戴绿帽子,两者有机结合,太监应运而生,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宫女的劣势还在于无法长期为皇室服务,据《老太监的回忆》一书披露,宫女入宫十年后就要出去嫁人,皇室会送上一份极其微薄的嫁妆作为回报;表现好的,可以再干一到两年,出宫时的赏赐当然更优渥些。她们空缺的职位需要由年轻女子顶上,宫女是吃青春饭的,好不容易经验丰富了,熟悉了主子的脾气、性格,又要换成新人,所有知识都得再教一遍,费时费力。太监服务的时间就要长很多,四五十岁都可以,不像宫女更换的频率那么高。从人员培养的角度看,用太监的成本当然要低很多。

最后,宫女虽然在宫廷服务,身份卑微,与坐牢差不了多少,好歹是健全人,随着年龄增长,想要出宫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思越来越重,无法一心一意伺候主子了;太监就不一样,他们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根本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社会舆论对太监也持鄙夷态度,常常成为老百姓讥笑的对象。因此,除了在宫廷里好好干活,也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心无旁骛,认真当差,是雇佣太监的原因之一。皇帝、太后这样的统治阶层巴不得手下全是机器人,只知道没日没夜地伺候,把主子服务得体贴、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皇室有需求,相关部门就得想方设法,从民间寻找合适的对象进宫当太监。清代社会讲究孝道、宗法,男性放弃了生育能力,相当于此人就要绝后,他必然没有子孙祭祀先祖,本人也要在百年之后成为孤魂野鬼,那是被人诟病、批判、以之为耻的事情。正常人都不愿意做太监,地位低,身心受到的折磨,旁人的白眼,道德的谴责,但也有人主动接受阉割,或者父母主动把儿子阉割,送到宫里当太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当太监虽然有这么多弊端,至少工作稳定,可以获得经济来源,不至于饿死;再者服务对象是皇室成员,有钱有势,如果把人家伺候舒服了,必然重重有赏,送个土地、宅院什么的,一下子就能逆袭。

清朝时,太监以北方人居多,尤其是京畿地区,一个村子里,有谁当太监当的比较好,发家致富了,常常会形成带动效应,其他同村的也把男性家属送去净身,眼红呗,想复制别人的经历,改善经济现状,甚至是满足野心、虚荣心,什么道德、节操,纷纷靠边站。

其实这种现象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有了苗头,当时北京附近有许多村民,主动把二十岁以下的男孩阉割,送往城里应聘太监,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录用,应征者您猜有多少?几十?几百?都不对!竟然有两万多!

面对黑压压的求职者,官府颇为无奈,只好扩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还有一万六千多人落选。众所周知,太监出路很窄,不去皇宫、王府工作,哪里还有类似的人员需求?他们只好去路边乞讨,严重的抢劫犯罪。《万历野获编》记载:“朝廷每数年,亦间选二三千人,然仅得什之一耳。聚此数万残形之人于辇毂之侧,他日将有隐忧,不止为行役之患已也”,每隔几年就要招聘两三千人,结果民间还有几万人等着入宫当太监,供过于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者深感忧虑,真是世风日下,匪夷所思。

更为搞笑的是,那些没有被选上的阉人要求朝廷救济,我们自愿放弃生儿育女的权力,渴望为天子效力,皇室却不要我们,现在生存都是问题,请可怜可怜,发点钱粮。朝廷也没有办法,只好满足,不然就去偷、去抢,疲于应付。

明清两朝官府都曾发过政令,禁止老百姓自宫,否则治罪。你想当太监,必须先报名,等有关部门审批同意了,才可以从事这项“神圣”的工作,尤其是在王朝建立初期,执行的很严。战乱之后,物质匮乏,皇室通常追求节俭,对宦官的需求量不大;民间人口锐减,百业凋零,需要多生孩子,恢复生产,增加劳动力。自宫行为与朝廷需求显然背道而驰,明仁宗刚继位,长沙府有人自宫,请求为皇室服务,朱高炽一道圣旨让他去边关充军,还说:“游惰不孝之人,忍自绝于父母,岂可在左右?”没过多久,又有人把儿子阉割,希望入宫当太监,明仁宗怒不可遏,对刑部尚书说:“今后有自宫者死不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顺治年间,官方规定民间有私自阉割者,本人及下手之人皆处斩,家人发配边远地区充军。随着宫廷人员、机构规模的扩大,太监需求量与日俱增,又不得不放宽了禁令:民间老百姓,家里生了四五个儿子或者更多的,允许自愿阉割一人,到有关部门登记备选。

后来禁令更加放宽,只要是本人自愿阉割想进宫服务的,都不予追究。但清廷不是每个人都要,他们也是有甄选的,嘉庆年间,天理教徒林清派人攻打紫禁城,给予皇室很大震动,有的太监配合天理教,做带路党,帮助他们反抗朝廷,被刑部查知,使清帝更加认识到太监忠诚的必要性,绝不容许有问题的太监进宫。

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是性别,这不必多说。

然后是年龄,一般要求在十六岁以下,没有娶妻生子的,要是过了十六岁也可以,但不能在紫禁城当差,需分配到王府,这样的话前途就要差很多了,王爷的权势、赏赐远远比不上皇宫,上升空间也要逼仄许多。把年龄设为门槛是有用意的,年龄越小,阉割受到的痛苦就越小,他们涉世未深,管教起来比“老油条”更加方便,没有娶妻生子可以断绝宫外的牵挂,一心一意当差到老。

籍贯方面,更喜欢直隶人,主要是今天河北、天津、北京一带的,天子脚下,久沐皇恩,对清帝认可度高,而且想当太监的往往是穷人,远的话根本承受不了进京的路费。

人品方面,更加青睐老实本分、沉默寡言的候选人,在原籍不能有违法乱纪的黑历史,本来就是干些辅助性的工作,不需要过于机灵的,认真听说就没问题。

面试前,需要先向礼部报名登记,由内务府下属官员、老太监进行面试、体检,看看这个人的态度怎么样,再检查检查履历,在老家有没有作奸犯科,想要进宫的目的是什么,性格是否符合选人用人的标准。

天理教攻打紫禁城后,清廷还要求地方官员给应聘者出具担保证明,以后如果出事了,需要承担责任。体检当然是核查有没有按照要求净身,否则不就和秦国的嫪毐一样了。

因为民间有这样的需求,京师出现了两个专门做阉割生意的店铺,分别是南长街的毕五、地安门的“小刀刘”,每季度他们要给内务府提供四十名备选者,阉割过程毫无疑问是痛苦的,有专门的场所叫做“蚕室”,养蚕时,需要把蚕卵放在温暖、无风的地方,帮助它们尽快孵化,阉割完毕后,人往往比较怕冷、惧风,需要静养,和蚕卵的孵化环境高度雷同,因此得名。以上环节均没有问题后,才可以被录用,总管太监会把新人安排到相应的宫殿、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正式入职后,太监要接受哪些培训呢?他们的收入水平如何?有没有上升渠道?工作内容有哪些?请听下回分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