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是“Vertebrates on the brink as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annihilation and 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是生物灭绝和第六次大灭绝的标志),提出了一个在意料之中,却仍然不敢面对的结论,我们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的漩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标志是什么?

研究小组统计了个体已经小于1000的29400种陆地脊椎动物,其中在77种研究小组关注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有94%已经灭绝,假设所有低于1000的动物都面临这种趋势,那么从二十世纪以来,总共已经有超过23700个物种消失了,人类导致的物种大灭绝正在加速!

小贴士:为什么小于1000就会灭绝?
遗传界有一个50/500法则,大意说的是种群如果要繁衍生息,那么至少要50个以上的个体,最好具有500个,但事实上由于地域相隔的因素,很多时候即使种群在1000左右,局部也会小于50,因此如果没有人工干预的话,走向灭绝是必然的事情。

哪些物种正在灭绝?

二十世纪中后期灭绝的物种有袋狼(Thylancinus cyanocephalus),象牙嘴啄木鸟(CampephilusPrincipalis)和圆岛穴居蟒(Bolyeria multocarinata))等,其中袋狼就是著名的塔斯马尼亚虎,身上的斑纹非常像老虎,最后一只袋狼被发现于196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来大灭绝的主角是两栖动物,数百种青蛙和蟾蜍正在快速消失,约有1/5的两栖类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最近的消失的是哥斯达黎加云雾林中的居民金蟾蜍(Incilius periglenes),而元凶则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快速扩散的蛙壶菌。

哪些因素造成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印象中的远古生物大灭绝都是在轰轰烈烈中发生的,比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一系列灭绝是西伯利亚地盾火山以及兰格利亚超级火山喷发所致。

现代地球,平平安安,哪来的生物大灭绝,这不是杞人忧天吗?事实上历史上的大灭绝,除了小行星撞击外,绝大多数都是静悄悄发生的,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当前的全球状态和二叠纪恐龙崛起的时代非常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4-2.32亿年前,恐龙从诞生到占领全球只用了短短200万年间,原因是一场长达百万年的暴雨,使得此前适应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动物纷纷灭绝,而习惯温暖湿润恐龙得以成功上位,造成这场百万年暴雨让地球改变气候的原因正是加拿大西部的兰格利亚超级火山。

据地质学家估计,兰格利亚超级火山向大气层释放了超过50000亿吨二氧化碳,导致地球走向了极端的温室效应,气候从干燥变成温暖湿润的雨林气候,而赤道地区的海洋温度曾飙升到40℃,直接导致了生物大换血。

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总共向大气层排放了大约2800亿吨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升大约是1.15℃,似乎根本就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但事实上如果按年平均排放量的话,这个速度比兰格利亚火山喷发释放速度高1000倍,人类正在人为的制造一次生物大灭绝。

另一个因素是人类的扩张

从最后一次冰川期以来,很多大型动物灭绝,比如剑齿虎和猛犸象等,也有是人类有历史记载后灭绝,比如被吃光的渡渡鸟、特拉斯大海牛还有北美旅鸽等,也有因为农药影响,比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滥用的DDT导致大量昆虫和鸟类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生态临界点正在快速到来

2018年10月15日,世界第二届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地球气候正在接近无可挽回的临界点”让人大跌眼镜,而罪魁祸首则是人类无节制的污染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1月13日,《科学进展》上发布了北亚利桑那大学伍德威尔气候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地球将在20-30年内达到临界温度临界点!研究者称地球当前的植物正吸收超过1/3的碳排放,但全球温升后会让这个比例腰斩,因此未来二氧化碳吸收将面临断崖式的下跌,而面临的结果也是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04月21日,《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97%以上的地球土地已不再生态完整”,剑桥大学的保育生物学家Andrew Plumptre指出,和1500年相比,地球生态已经大幅遭到人类破坏,97%以上的土地都已不再符合生态完整的标准。

唯一几个还能保持完整生态的区域是:加拿大的北部针叶林,亚马逊、刚果和印度尼西亚等物种丰富的大片热带雨林,俄罗斯北部的大西伯利亚冰林等等;坦桑尼亚西北部塞伦盖蒂草原等,但毫无疑问这些区域仍将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类最后的净土正在快速消失。

地球气候临界点

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所长Tim Lenton教授解释称,地球气候循环由几个大系统组成,比如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和全球洋流运动,以及各个气候子系统中的循环,但在这些系统具有“临界点” :

“气候临界点,或任何复杂系统中的任何临界点,都是微小的变化就可以带来很大的改变,并改变系统的状态或命运。”

2021年4月20日,《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期刊上发表了罗德岛大学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称大西洋环流(AMOC)发生了改变,这将导致地球未来中远期气候的大变,波茨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称,海洋中过多的淡水稀释影响了这一过程。

AMOC

另一个重大影响则是南极西侧的冰盖崩解,可以让全球海平面上升3.3米,2018年《自然》杂志发表的分析表明,西南极冰原(WAIS)造成的冰流失率从1992-97年的每年530亿吨增加到2012-2017年的每年1590亿吨,增长了两倍。

还有则是亚马逊雨林的消亡,埃克塞特大学气候影响主席理查德·贝茨教授称亚马逊雨林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变化,降雨减少以及蒸腾减弱(应对二氧化碳增加),大量森林砍伐等正让雨林走向无法逆转的毁灭之路。

另外西南季风的改变将让非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哥伦比亚大学的亚历山德拉贾尼尼教授称西南季风很容易被全球变暖所影响,非洲大部分地区将陷入了长期干旱,加剧饥荒,可能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北半球最重大的则是多年冻土带消失和甲烷水合物被释放以及珊瑚礁死亡与印度季风转变和格陵兰冰原解体,这些事件看似孤立,但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气候临界点正在一个个崩溃!

冻土带融化,地基下沉,便桥垮塌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认为气候临界点和生态临界点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事实上生态系统和气候中有很多临界点,其中很多是互相联系的。这意味着人类正在造成的巨大变化将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然地球生命不会灭绝,一定会有新的生命代替,但人类可能就不在计划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