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便利让现代人深深着迷,我们却又被众多媒体报导威胁着其对视力的伤害。究竟在黑暗中使用手机,对眼睛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次让我们全部讲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了解这件事,首先得从眼睛的原理讲起。眼球是将「光线讯号」转变为「电生理讯号」、再传导至大脑的重要器官,就像太阳能发电的感光板,能将「光线」转变为「电流」。眼球内部衬有一层薄膜,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是负责把光线讯号转变为电生理讯号的角色。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颜色?S、M、L 型细胞各司其职人类的感光细胞有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两种,其中锥状细胞可以再分为三种类型:S 型、M 型与L 型,分别对蓝色光,绿色光与红色光最为敏感。发现了吗?这些锥状细胞是不是和我们的萤幕一样,由红、蓝、绿三原色所组成?没有错,当光线经过角膜与水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S、M、L 型锥状细胞便接受刺激,产生不同比率的反应并传送到大脑,让我们产生了色觉、看见了东西。

那么,光线究竟是如何变为电流呢?在接受光线刺激时,感光细胞膜上的「视蛋白」会产生结构上的变化、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因此产生了生物电流。而感光后的视蛋白要再恢复原状,才能再度感光;就好像照相机的底片曝光后,我们再经过某种化学处理,让它恢复为可以照相的新底片一样。这个将视蛋白恢复原状的任务是由感光细胞的好邻居──色素上皮细胞来负责。

色素上皮细胞将视蛋白恢复原状,同时也吞噬并清除感光细胞所代谢产生的废物。虽然默默进行,却是一项高代谢性的生理活动,因此我们的眼球需要大量的血液循环,以及很高的氧气含量来维持。要是感光细胞或色素上皮细胞受到伤害,就会阻碍这项生理循环进行,连带着使视觉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有好的视觉功能,感光细胞与色素上皮细胞的健康缺一不可。

在黑暗中用手机眼睛会坏掉!说的到底是哪一种「坏掉」?光线对组织造成的伤害可以分成几类,首先是光热能伤害。要有极高的光线能量,使视网膜组织温度瞬间升高十度以上,才可能造成细胞的急性灼伤;因此除非你故意用眼睛直视太阳、或使用透镜把雷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谁会这样!),否则一般日常生活中不太会出现光热能伤害。毕竟光线过强时,我们都会自然出现闭眼、转头,或以手遮掩的趋避动作啊。

第二类我们称为光化学伤害,指的是在光线产生的化学变化中,「日积月累」所造成的伤害。

1965年,Noell博士偶然发现,白化症的大鼠在自然强度的萤光灯下连续暴露数小时、甚至数天后,视网膜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从此揭开了光线对视网膜慢性伤害的研究热潮。近年越来越受到瞩
目的老年性黄斑病变,也被认为与光线的「长期伤害」有关,尤其是短波长的蓝光伤害。(注1)

这种伤害一开始发生在色素上皮细胞,和光子接触到有机分子后引发游离基与氧化作用有关,光子的能量越高也越容易造成这种型态的伤害。

重点来了,「关灯看手机」真的会失明吗?这么说好了,根据上段描述的光线伤害,如果关灯滑手机比我们日常生活中观看其它东西更容易造成失明的话,那应该先达到几项条件:

第一、手机的光线能量很强,超过其它的光源

第二、手机比其它光源更容易造成慢性伤害,也就是比其它光源具有更多短波长光线

手机光线很强吗?不要忘记啰,我们眼睛有所谓的「明暗适应」。举例来说,当我们从室外走入电影院时,刚开始觉得看不清,但是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这就是暗适应。因此,我们不能从主观的相对明亮感去判断光线的绝对能量。其实关了灯,手机亮度不需要多强我们就会觉得亮;换句话说,若把手机的亮度固定,再拿到有光源的地方,可能就会发现手机的绝对亮度并不强。

大家想像一下演唱会时,关了灯观众举起手机摇晃, 也只见星光点点,可见手机亮度的绝对能量远低于其它照明。如果观看这样的光源,短时间就会丧失视力,那么一般日常生活的照明光源、日光强度都远胜于手机,更有可能造成人们失明啊!因此第一点,「使用手机而造成黄斑部灼伤」应该可以被排除。

那么第二项条件,比起其它光源,手机具有更多短波长的光线吗?许多人认为手机的背光面板是蓝光LED 制作出来的,所以手机会比其它光源释放出更多的蓝色波长光线,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其实,背光面板的蓝色LED 波长在460 奈米左右,在蓝色系光线中还算是波长较长的光子!另外,太阳光中含有更多短波长的光线、甚至紫外线,蓝光也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的环境之中,并非手机所独有。若要说手机蓝光危险,那每天在户外工作的人曝露在更多的短波长光线下,应该更值得我们担心注意。

至于长期使用手机会不会造成失明?如果使用手机是这么危险的一件事情,那么全球这么多的使用人口,应该有非常多的个案报告才是,但是目前临床上还未有此类例子,关灯看手机造成失明的可能性微乎奇微。

该小心的是姿势不良与眼睛疲劳所以在没有照明下,长时间观看手机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吗?倒也不能这样说。其实「关灯看手机」常发生在就寝前,或学童怕被家长发现,而在被窝里偷偷使用手机。虽然不至于造成失明,但是这样的使用状况常伴随姿势不良,距离过近,也常会影响睡眠,造成眼睛疲劳与干燥。

如果在生长发育期时就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因为近距用眼容易让近视度数增加,引发高度近视的后果,而高度近视本身就与早发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与黄斑退化等可能造成失明的眼疾息息相关,这才是隐藏性的最大危机!

简言之,目前并无足够实证能说明关灯看手机会直接造成失明。但是孩童若是养成用眼的坏习惯,长大后成为高度近视患者,失明的机会将大增。下次,再听到有人说「黑暗中看手机会瞎掉啦」,或是「关灯看手机才不会怎样呢」,你都知道要如何回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