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领英的推送,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精彩文章,欢迎看完文章后点击【LinkedIn】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并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之前假期回了趟家,发现家里还在上学的小辈们人手一个iPad,美其名曰用来学习。

“骗谁呢?是打游戏吧。”

“真的,我们全班现在基本都用这个做笔记。”对面嘴很硬。

身为打工人的我有点惊:辛苦工作一整年也得咬咬牙才舍得买的高级玩具,怎么就成了学生党的标配?

见我不信,他们翻出几个学生党爱关注的博主,指给我看:“这可是生产力工具,提高学习效率的。

这语气让我觉得有点熟悉,我想起了家里落灰的健身环,充当挂衣架的跑步机,和当初同样信誓旦旦的自己。

好工具和生产力的事儿,确实值得聊聊。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Anthea。

想买买买的时候

就会放大需求来说服自己

随手一搜,就能看到跟我有相同困惑的人还不少。

知乎上关于Ipad有个热度挺高的争论:花六七千买个iPad Pro,到底能不能提高生产力?

一个高赞的答案是: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

再黑的科技,对很多人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台移动版的电视机。

或者说,用来追剧,已经是对iPad的尊重了,总比压箱底落灰强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阅读工具Kindle,几乎每个人入手的时候都以为自己会是午后手捧咖啡安静阅读的文青,却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它最大的用处其实是充当泡面盖。

哦对,垫桌脚也行。

我还经常劝朋友,别买一大堆厨具,非要在家做饭的话,一个小锅就够了。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去年疫情期间,在一片秀厨艺朋友圈的迷惑下,我也跟风燃起了当中(美)华(食)小(大)当(博)家(主)的热情。

虽说自己连煎个鸡蛋都会糊,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厨具必须先买上一整套,而且得是名牌,是网红款。

花了大几千,凑齐了一套烤箱、破壁机、打蛋器、空气炸锅、甚至咖啡机后,我下厨的次数10个指头都数得过来。

一方面是工作忙,一方面是公司食堂太好吃,还有一方面是外卖太方便,总之,直到上次我想要做个小甜点,发现奶酪都过期发霉了,才恍然大悟,自己真的不是当美食博主的料。

所以我真诚劝大家,如果你只是偶尔做做饭,买个锅和餐具就行了,不然又浪费钱,搬家还麻烦,挂闲鱼还会因为体积太大不好卖。

发现了没,当你特别想要一个东西,你就会想尽办法,高估自己的需求甚至创造需求来说服自己。

比如买了这堆厨具我就能当美食博主,却忽略自己不会做饭的事;

比如办了健身卡我就能拥有女团腿,或者八块腹肌;

比如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今年的我,衣柜里的衣服已经都在朋友圈出过镜了,不买新的不行;

再比如,买了这个iPad,我的学习/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步步晋升人赢。

这一切,其实都是消费主义对普通人挖的陷阱。

跳出来的办法也很简单,每次下单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是勤快的人吗?我能经常用吗?我很有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答案是NO,那就快点醒醒。

最大的生产力

其实是自制力

看过一篇文章,说李子柒早期做视频的时候,没有专业的单反也没有团队,就是用普通设备自己拍。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才开始购置专业设备,慢慢钻研。

早期的视频里,画质粗糙,但并不妨碍她精心设计,忙忙碌碌穿梭于镜头内外。

(早期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

_XNDQ2OTQwODU0MA==.html )

自己开关相机,在画面里认真做农活,手受伤了继续拍。

做内容博主最重要的,就是持续而优质的内容产出。更新频率跟不上,就算用着顶配的相机,也充其量就是个有点才华的网友。李子柒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才是她日后荣誉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们总是放大了工具的效应,而忽视了人内在的驱动力。

在决定生产力的因素里,工具并不是绝对且必要的唯一因素,执行力、自制力等,才是成事与否的关键。

真正爱看书的人,有没有kindle都会看。

而不爱看书学习的人,就算放张白纸在面前,都可以用笔划几条横竖线玩五子棋。

说到这我想起在国外时的邻居,是一个顶级院校读博士的英国男孩。离别时,所有人都在交换各种社交媒体上的联系方式,只有他掏出来了一个黑色的巴掌大的笔记本,叫我们轮流在上面写下来自己的邮箱。

我们笑他为何这么“oldfashion”,他说自己一直如此,很少用电子设备,倒是这个本子里有所有他宝贵的东西:课堂笔记、碎片思考、好吃的菜谱、朋友的联系方式……

我当时觉得他很好笑,简直是上个世纪的人。

但现在想想很多事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通讯录里的好友,多的是点赞之交,就算交换了名片,添加了好友,也并不代表轻易就有多深厚,重要的是是否有共同难忘的经历和契合的价值观

有价值的知识和思考,不论是拿本子记录下来,还是用ipad画了个思维导图,对自己而言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关键还是思考的过程,和记录的勤奋程度。

没学就是没学,不要赖给工具。

依赖工具来提升效率

或许是最笨的方法

生活中,其实有时候依赖工具反而是拉低效率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上班距离公司1.5公里,坐地铁需要换乘,耗时20分钟,坐公交沿途经停好多站,不算等车时间的话耗时30分钟,打车恰逢早高峰需要预约或者排队,算上等车时间大约耗时20分钟,而骑共享单车仅需12分钟。

你会怎么选?我选骑车。

这考察的其实是对事情的预判能力。如果只考虑工具的效率却不分析路况和路线,效率反而会降低。

快速分析当下情势,并做出聪明的预判,是提升效率,折叠时间的好办法。

这就好比球类比赛,想要赢球,传球的时候就要跑向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已经在的地方,如果按照后者制定战略,就永远慢对手一步。

另外一种提升效率的方法是:把任务并联,而非串联。

华罗庚曾经以泡茶,讲统筹学的重要性。

传统泡茶步骤是这样的: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等水烧开;水开后洗茶杯,准备茶叶,冲开水泡茶。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可以选择这样:洗好开水壶,灌水烧水;烧水过程中,洗茶叶,放茶叶,水开后泡茶。

这种方法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在地铁上看书,比如洗衣服的时候煮咖啡,比如健身的时候听新闻。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总结经验,形成可复用的模板。

比如学习中的错题整理,工作里的汇总文档,常见问题答疑等等。能用模板来搞定的事情,就不重复探索的过程,节约时间。

写在最后

如果给效率定个级别的话,那么初级就是工具提升的效率,中级就是自律提升的效率,而高级,则是聪明的时间管理带来的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完全文,你觉得自己现在处在哪级呢?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Anthea。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和视觉中国。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1领英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