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洋这个词,本来是由清末设立的北洋大臣而来的,是个地域名称,主要是指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沿海为北洋,其下则为南洋。由于北洋海军和北洋新军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由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系左右时局,才从一个地域名称转变为特定的历史代名词。

一般说来,北洋时期称之为北洋十年,大致在1912-1922年,期间经历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张作霖等几个主要阶段。其它还有曹锟、吴佩孚等人所掌控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就两个字,黑暗。共产党人李大钊的遇害是其最大的特征。直到北伐军攻占上海才结束了长达十数年北洋统治。

如今,政治清明,言论自由,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人和事都比较真实客观的展现出来,使我对北洋时期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北洋政府的那些领军人物无一卖国。袁世凯的称帝只是他个人野心膨涨的体现,这当然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张作霖虽对日本虚于委蛇,终不卖国,直至为日本所害;曹锟抗战时期拒绝日本让其出面组织伪政府,民族气节可见一斑,因此还被国民政府授以陆军一级上将;段祺瑞严词拒绝日本去东北组建傀儡政权,蒋委员派专人迎其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黎元洪晚年投资实业,力保晚节不亏;吴佩孚廉洁自守,为人正直,在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晚节弥坚,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从而成为中国亮相《时代》杂志的首位中国人。其他如孙传芳,宁愿出家也不当亡国奴。这些北洋领导人,比起那些至今还顶着各项光环的名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

其次,北洋政府时期不但没有割让过一寸国土,反而由徐世铮收复了外蒙古,尤其是唐努乌梁海地区,被沙俄侵占多年,终回祖国怀抱,使中华民国版图达到史上最辽阔的程度,孙中山赞扬道:“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至今台湾地图还象个大桑叶一般,而不象我们现在认识的中国版图,象个大公鸡。至于后来外蒙古如何丢失,本人不敢乱言,大家可看看这一段历史,自然能明白一二。

建立三权分立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司法独立体制的完善,再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形成的氛围,使得文化和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师辈出,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大都出现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火烧《晨报》、杀邵飘萍、李大钊等暴民专制行为,这些大部分都是张作霖所为,土匪出身嘛,做点出格的事也可理解。但这个时期出现的新文化运动则是硕果累累,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都是在这北洋时期奠定基础的。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北洋政府卖国,最典型的就是五四运动,其实签不签二十一条都是一个样,所谓“自古弱国无外交”,谁来当这个政都会为难的,只能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在国家这样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真理战胜强权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最后的山东特权是谁收回来的呢,不是国民党,更不是共产党,还是北洋政府,你能说这是个卖国的政府吗?至于“善后借款”、“山东换文”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待,至少在短期内对中国还是有利的,不能用现今的眼光对当时所为来进行评价,不然就太偏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列强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个军阀后面都有列强的支持,尤以日本为多,作为军阀本身,唯利是图,扩张实力当然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一战时,日本掌控了各大军阀,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多年的努力并没有收到成效。这些军阀对日本的态度明面上是服从,但背后却不听招呼;不涉及原则的问题可以谈,触及国家根本利益这一底线时,不是拒绝就是拖着不办。他们是这一时期的特殊产物,造就了他们另类的处事风格,也就是说:可以牺牲小的利益来换取支持;但他们是爱国者,绝对不卖国!

当然,北洋时期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征,乱的基础是军阀,这是有长年渊源的,并不是在北洋时期形成的,要解决是需要时间,有个长期的过程,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给当局者太多的时间,他们根本是没能力来解决的。

纵观北洋政府或北洋时期,他们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以他们自身所受的教育和能力,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民生的保障,体制的建立,至于很多他们还没来得及做的,或者做了,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我们要宽容,如果一味的把它看成是一个卖国政府和黑暗时期,是不是太不客观和公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