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涨跌,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人们的心理变化,这并不意外,毕竟,买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国人认为“有房才有家”“有房才有安全感”“安居才能乐业”,而另一方面,房子也与婚姻、教育、医疗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倘若没有房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掣肘,很不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对于有房子的人来说,房价上涨也就意味着家庭财富的升值,反之,则意味着家庭财富的贬值,即便是“纸面财富”的变化,有房人的内心感受也会不一样,这是人性;而对于没有房子的人来说,房价上涨也就意味着购房压力的增加,反之,则意味着购房压力的减少,内心感受同样也会不一样,这样来看,人们关心房价的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增长,人们买房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全国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9860元/平,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买一套房子动辄就要上百万元起步。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现在买房已经不再是购房者本人的事情了,而是购房者背后整个家庭的事情,买房“掏空六个钱包”的现象也已经不足为奇。

去年(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使全球经济都遭受冲击,我国也不例外。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体温计”,影响尤为严重,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黑天鹅事件”会是我国楼市的转折点,在此之后,房价或许会进入“下跌通道”,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在今年3月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王石发布了一篇文章,引发关注,如下图:

在王石的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两个信息。其一,世界各国为了使经济快速恢复发展,都在“疯狂印钞”,也就是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其二,因为各国都在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势必会出现输入性通胀,导致大宗产品价格上涨。

从王石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全球货币宽松的背景下,房地产作为大宗产品,价格自然是会上涨的。

说实话,理论上王石的观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或许会有些差别。确切的说,应该是我国的房价也会上涨,但是,不会普涨,而是分化。这一结论也是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

此话怎讲?先来看一下,现如今我国楼市环境的变化。

1、供大于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新建商品房库存数量已经高达5.1亿平方米,堪比2015年的库存量。此外,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为96%,户均1.5套,而且超过40%的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的房子,再加上我国的其它住房形式,因此,我国的房屋总量过剩已经是既定事实。

2、房价收入比过高,买房压力大。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全国100城平均房价收入比为9.2,全国50城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为13.3,也就是说,在全国50个城市中,想要买一套房,需要不吃不喝13.3年,倘若再加上日常生活成本,房价收入比或许还要翻一倍,可见,老百姓的买房压力已经非常大,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想买,而是真的买不起。

更甚者,比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30,买房压力可想而知。

3、精细化调控。从2020年开始,我国开始进入精细化调控,调控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同时,效果也是更加明显,比如“三道红线”“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限制房地产贷款额度”等金融收紧的调控措施,再比如“集中供地”等土地调控措施。并且,从高层的表态中不难发现,楼市调控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楼市回归合理化、常态化。

如此背景下,房价的大涨也成为过去式,房价的平稳成为当下楼市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楼市的环境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房价想要继续上涨,但是,支撑房价上涨的条件已经不再了,当然,我们在前面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叫做“分化”,这个词也就是未来房价变化的主题。

何为“分化”?也就是说,有的地方房价会上涨,而有的地方房价会下跌。如何分辨呢?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说过,房价周期变化,长期看人口,也就是说,未来人口集中的地方房价就会上涨,人口分散的地方或者人口稀少的地方,房价自然就会下跌。

倘若把这个规律放在城市上,也就是说,人口涌入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会上涨,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房价会下跌。

那么,今年不买房,5年后,会更“买不起”吗?根据王石和任泽平的观点综合来看,倘若是在一二线城市,人口涌入城市,今年不买房,5年后,购房成本是会增加,但是,在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城市,今年不买房,5年后,购房成本或许会减少。但是,有楼市调控托底,如论是什么城市,房价大涨大跌都基本不会发生,所以,“更买不起”也就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