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我的爷爷,很敬佩他。他在1947年最困难的年代隐藏退休证明书并将550斤秋粮献给公家,生活艰苦但不给组织添麻烦!”今年68岁的退休老党员徐家芬在家中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说,一份隐藏74年的多年的退休证明和它背后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泛黄的《退休证明书》写满忠诚:550斤秋粮献给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退休证明书我这几年才知道,但一直没仔细看过内容。”徐家芬接受记者采访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她想起爸爸留给她的这份“家书”,用放大镜第一次读完全部内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手抄了一份证明书,并找到了泛黄的干部履历鉴定书和爷爷的老照片。“过去都说我们是革命家庭,都说他是个老革命,他的事迹很动人,我们十里八乡一提他的名字都知道。”徐家芬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这张带有明显岁月痕迹的退休证明书,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蓝字,印着两个红红的印章,一大一小。证明书上这样写到:“该同志自愿不领复员粮献给公家,即秋粮550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干部履历鉴定书和退休证明书了解到,徐家芬的爷爷徐寿仁,1901年岁生于沂南县张庄区留田村,1939年8月参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过乡长、区长、县司法办事员。在那本已经泛黄的干部履历鉴定书上,详细记载着这位老党员的光辉历史,一辈子都为了革命,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12月,徐寿仁因身体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继续工作,经县政务会议讨论决定,批准退休回家休养。(详见《退休证明书》)组织上为照顾家庭生活困难(当时人口较多)发给秋粮550斤,他自愿不要献给国家。此退休证明书有时任沂南县县长翟翕武签名盖章,并有县政府大印。

左一徐凤坤 ,右一徐寿仁

“不给组织添麻烦!”,这份《退休证明书》隐藏了74年

“2016年春,父亲(徐凤坤)多病,我回沂南张庄老家看望他,父亲便把这份退休证明书交给了我,当时也没仔细看。”徐家芬推了推老花镜想说些什么,红了眼眶。半年后,父亲离世。“父亲临死前说‘咱们都是党员,要向你爷爷学习,为党好好工作,不许给组织添麻烦。’”徐家芬每当看到这封特殊的“家书”,他便会想起爷爷,想起父亲,更会好好铭记那份嘱咐。

徐寿仁退休后就把《退休证明书》隐藏起来,谁也没告诉。“听我父亲(徐凤坤)说,1972年春,爷爷身体很差,经常昏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在尚且清醒的时候,取出这份25年前的《退休证明书》递给父亲,叮嘱不许声张,传给后代看看并语重心长地说:‘党员就应给为党多做贡献,不许给组织添麻烦。’”徐家芬说,爷爷交出这份证明书后的一个星期就与世长辞,那年徐寿仁73岁。

“我奶奶有严重的‘痨病’,发病时喘的厉害,越饿越喘,说是‘饿痨’。我爷爷退休后,不到半年我奶奶就去世了,只有四十多岁。”说到这里徐家芬哽咽了,“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我就记事了,爷爷因吃不上粮食,靠吃野菜和树叶充饥,全身浮肿。有好心人劝我爷爷,应该向组织反映一下,出生入死,为党工作多年,弄点钱治治病,但是爷爷拒绝了,认为国家也困难,更不能给公家添麻烦。”

生活困难但思想不能贫穷,“比起牺牲的同志我们幸福多了!”

徐寿仁的思想对后辈影响颇大。徐家芬的大伯父、伯母在青年时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参战,全家为国。大伯成为一名南下干部,父亲徐凤坤在淮海战役中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中四颗子弹穿过他的右腿,光荣负伤,是一名革命残废军人。“我妈妈嫁给我父亲后,因为她能干,爷爷介绍妈妈入党,妈妈担任妇救会主任。”徐家芬回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凤坤的证件

60年代初,母亲王家兰一个人挣工分,全家挨饿。十几岁的徐家芬放秋假就帮着母亲收棉花挣工分,那时五斤一个工分。别人都跑在棉花地前头,摘取个头大的棉花,母亲和徐家芬却跟在其他人后面摘他们摘剩下的个头小的棉花。年幼的徐家芬反问母亲,我们为什么不摘大棉花?大棉花工分多!母亲的话犹在耳边:我们都去摘大棉花,小一点的棉花就没人摘了,受损失的还是国家,咱不能让国家受损失!

徐家芬童年时期,姊妹兄弟几个都盼着过春节能吃顿水饺,因父亲是残废军人,不能干重活,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少,母亲照顾五个子女,做完基本的家务后,才能去生产队里干活挣些工分,尽管母亲很拼命,但工分数还是不够。“年底生产队里分小麦时,我家就分不到手,只能眼馋着看别人家的小孩子吃水饺。”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徐家芬潸然泪下。“没吃上水饺也没关系,这比起战斗中牺牲的同志来说,我们幸福多了!”父亲徐凤坤安慰孩子们。

爷爷和父辈的精神在延续,爱中、爱国、爱华、建华、普选、当选、备选这些带有时代印迹的名字是爷爷徐寿仁给取的,他们都是徐家芬的兄弟姊妹。一家三代,党员就有十七八名。“跟党走,忠诚于党,无私奉献,对沂蒙精神应该牢牢记住、代代相传。”徐家芬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今年之所以把爷爷的证明书公开,希望我们不能忘记祖辈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生命代价,永远传承和发扬他们无私的精神。

来源:大众网

免责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和其他公众号,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的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