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中就有这样一篇课文,叫《口技》,选自清代文学家林嗣环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最绝妙的一处在于,作者生动的描写出了古代京城杂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将一家四口由梦转醒,又由醒转梦,再到火气众人惊慌失措的三个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林嗣环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他从小天资过人,7岁就能做文,早年间参加赴试,因文章卓越,而被怀疑是被人代笔,于是不幸落选,不过林嗣环却从不轻言放弃,1642年,明崇祯帝15年,再次参加科举,高中举人,当时正处于明末清初,官场混乱,林嗣环仅仅只是考了个功名,却并未担任官职。

直到清顺治六年,已经42岁的林嗣环再次参加科举,这一次,一举考中进士,后被清廷授予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林嗣环就任期间,个性耿直,公私分明,对待百姓十分敬爱,但最终却因太过正直,遭到小人诬陷,令他仕途受阻,1660年,再次被下放的林嗣环,深感仕途无望,逐开始寄情于山水。

1662年,历经磨难的林嗣环因贫困而死,其妻子因无力埋葬他,只得任由其柩暴未葬,后还是其好友唐梦赉出钱。将他葬在了昭庆寺西沙泉石旁,作为“报酬”,带走了林嗣环的四册著作。纵观他这一生,空有一身才学,却无处施展,除了早年间创作的基本著作外,再无其他佳作。

和其他文学家的作品比起来,林嗣环的作品昂怪鲁丽,文章中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简谱,描写生动,尤其是《口技》这一片散文,至今仍被收入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但是很多按人会发现,初中课本中的《口技》,与林嗣环所著的口技,明显有出入,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是经过修改后的删减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散文是以幽默,有趣的风格描写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自然是生动且真实的,而且作为古代文言文代表作,为何会被删减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语文老师表示,如果你们长大后再看,原版会令你们难以启齿。因为在原本中的开头,并不是“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而是“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染,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而儿醒,大啼。”

中间还有一段,讲述的是两个孩子和丈夫都醒后,妇人“拍而呜之”,但是在原著中,还有一句,表达的是“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意思就是夫妻两人同时起身上厕所,所以这一段,描写的就是夫妻间的床笫之事了,对古人来说,这样的描写的确大胆了些,但是作为一个以口艺为生的杂技人,自然是想要以此博取观众的注意和乐趣。

并且中间还有一段,原著中写的是“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而在课本中,却省去了“溺桶中声”,这一句看起来十分不文雅,仿佛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在当时看来,这些无可厚非,而且林嗣环描写的方式十分幽默,看起来也并不让人觉得不适,但是如果作为课文,让中小学生学习的话,这就很容易造成误导了。

毕竟十几岁是大多数青少年青春懵懂的年纪,最容易学习和模仿,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误会,在编进课文时,教育部才会选择删去这一段。如果是当做一篇普通的散文来看,的确是十分有意思,但是如果要作为教育学生的文言文,确实是不适合了,不过这篇课文也值得大家多多阅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这也是为何老师介意多数学生们在长大后再仔细研读一遍原著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