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醒狮、咸水歌、汉服

投壶、造纸印刷、扎染……

又到五一黄金周

家门口的非遗集市邀您“粗来丸”

快带上全家来逛吃逛吃

涨文化“姿势”吧~

事不宜迟

G仔带你看看现场实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在海珠玩非遗”开锣了!

5月1日,“我在海珠玩非遗”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开锣。海珠区在阅江路琶洲新时代驿站兴文化广场和晓港公园为市民群众准备了多场非遗文化盛宴,引来广大市民游客纷纷参与,开启了一段与“非遗嘉年华”文化的邂逅之旅。

点击上图查看系列活动详情

沉浸式体验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在阅江路琶洲新时代驿站兴文化广场举行的“非遗嘉年华”活动集结了广东本土非遗文化项目,广东醒狮之锣鼓欢腾闹五一、高杆表演、广东咸水歌《红船精神代代传》、粤曲《荔枝颂》、舞蹈《美丽中国》、古筝演奏《沧海一声笑》《井冈山上太阳红》、传统武术和少年群狮等传统民俗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引来市民游客阵阵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单独设置了非遗文化体验区,在投壶体验区,市民正聚精会神将箭瞄准壶口目标准备投掷;在造纸印刷体验区,参与者正现场体验活字印刷项目,从捡字排版到滚轴上墨,一首首完整的古诗词跃然纸上。另外还有扎染、木版年画、缠花体验区,每个区域都人头攒动,现场的体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响主旋律

非遗文化“红”动海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海珠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非遗课堂”,广东咸水歌《红船精神代代传》的精彩演绎,向大家传达着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精神。现场还为观众呈现了《井冈山上太阳红》《荔枝颂》等爱国主义歌曲,在领略非遗艺术魅力的同时,实现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融会贯通。

矩阵式活动

推动非遗出新出彩

除琶洲新时代驿站的主场活动外, 5月1日—5 月3日,“广州欢迎你 海珠非遗有约”活动在海珠区晓港公园榕树广场开展。

现场有小凤饼、三雕一彩一绣、榄雕、铜印、押花等18个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广彩, 亲自动手制作榄雕,“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非遗大餐让市民流连忘返。

近年来,海珠区大力推进非遗传承工作,努力提升非遗品牌价值,促进非遗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一街、一站、一园、一平台”的“四个一”非遗发展思路。

“一街”

“非遗一条街”,依托海珠区的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建立了11个非遗大师工作室,逐步形成了集教研、购物、鉴赏、展览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旅游一条街;

“一站”

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已成功申报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将进一步提升展览层次,丰富活动内容。海珠区非遗展示中心面积约600平方米,分为陈列区、活动区、宣传区三个部分,共有展品近百件,囊括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玉雕、广州榄雕、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等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10余个。自2020年7月1日正式开馆以来,已举办了20余场教学体验活动,近千人参与体验,参观人次近万人次;

“一园”

海珠区积极推进非遗进公园,“广州欢迎你,海珠非遗有约”系列活动今后还会继续举办,探索与更多公园以更丰富的形式进行合作;

“一平台”

“互联网+非遗+教育+金融+文化产业”的线上非遗平台。整合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资源,用户可以在线上平台自行购买非遗产品和课程,实现线上平台+线下展馆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非遗传承新业态。

截至2021年2月,海珠区共拥有

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3项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5项

国家级项目传承人3人

省级项目传承人13人

市级项目传承人29人

区级项目传承人34人

目前海珠区非遗项目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海珠区前进路小学、大元帅府小学等11个单位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数量居全市第一。每年的“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海珠非遗季”“岭南古琴音乐会”等非遗活动广受好评。

下一步海珠区将持续在传承非遗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方式,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新风采。

编辑 | 晓东南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区文明办、区文广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