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在26年前上映的纪录片。

现在去看这纪录片需要点耐心——

PPT式动画开场,摇晃的镜头,高度模糊的摄像,糟糕的现场收音,字幕时有时无...

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它出自公安部和央视联合出品,时长300分钟,

是世界上最长进度解开问题的R级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说是大尺度纪录片不是在开玩笑,

而是在这部《中华之剑》里边,镜头所记载的现实与画面,没有马赛克,它就是如此的生猛...

在这部纪录片里边,你能看到的就是——

瘾君子蹲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互相给对方注射...

路上时不时出现黑帮火拼被暴毙的年轻人...

枪战,飙车,火拼,抓捕,犯罪,这些只能在电影出现的镜头都还要用戏剧性的故事做推动,在《中华之剑》里完全就是“无常”一瞬间。

上一秒,可能还在和你有说有笑的人,下一秒,可能就躺在血泊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云南昆明。

一条主干道上,两边四处忙着拆建,修建高楼大厦,机器的轰鸣声,从早鸣到晚上。

谁要是走在这条主干道上,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离开这个喧嚣地方,

但在主干道的不远处,有辆小车在这里停了好几个小时。

车里坐着一个男人,他异常的焦虑——

焦虑是有原因的。

这次的抓捕行动,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极强,交货地点一换再换,时间也一换再换。

警方其实是有几次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迹,但这是在主干道上——

推车自行车上下班,背着包刚放学的学生,川流不息的人群,犯罪嫌疑人混迹其中,

抓捕行动稍有不慎就会误伤群众,甚至引发犯罪嫌疑人惊恐对群众展开威胁式自卫。

没办法,只有等,只有盘旋。

在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斗智斗勇和盘旋后,犯罪嫌疑人终于“上套”了—

在现身之际,两辆面包车前后夹击,围堵了犯罪嫌疑人,不到3分钟之内,解决了这场抓捕。

然而当他们翻开货物一看,却是一大包的茶叶,上当了?

直到警方翻到了底部这才发现—

这样的场面在当下的电视剧和电影里边并不少见——

但之所以说《中华之剑》优秀,是因为它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而电影是虚构的戏剧性故事。

真实的故事往往比虚构的故事更加直白,同时也更有戏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少雄,畹町公安局第三任缉毒大队长。

镜头记录的这场抓捕行动就是由他领队的。

这次抓捕行动有些特殊,根据线索和情报显示,犯罪分子要逃往边境,

他们必须在犯罪分子走出边境前,把他们抓捕归案。

于是,这场行动得提前做好行动与埋伏,记者和警察们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山中埋伏。

这是在山中的抓捕行动,那会还没有监控以及红外线探测器那些高科技技术设备,全靠人工抓捕,

在这个埋伏的过程中,夏少雄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

没有设备就自己“造设备”,

夏少雄带着同志们在山路铺设了一些踩起来能够作响的棍子。

只要犯罪嫌疑人经过就能够根据棍子声响的大小判断距离,

以便于尽可能地在保证同志们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令摄影组没有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

原本山中就潮湿的环境,现在突然又下起了暴雨,雨水打湿了每一个警察的衣服,

夜晚山中的低温,让大局直打哆嗦,但就算是冷,也只能趴着,

这是抓捕行动,不是儿戏。

这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犯罪嫌疑人的出现,这才在夏少雄队长的一声令下,

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逮捕。

那个时候夏少雄想不到,10年之后,他自己竟然也成为了被压倒在地的那个人。

但在那个时候,他是个英雄。

抓捕行动结束后,他的脸上的凝重也暗淡了下来,从背包里拿出了一壶米酒。

这酒是拿来给大家伙暖身用的,但在行动之前不能喝,喝了耽误事,犯错误。

他也只有在行动结束后才把酒拿出来,给大家伙喝两口暖身。

那会的夏少雄实在是太有人格魅力了,

他细心,知道夜晚深山湿冷,特意倒了米酒暖身,

他认真坚韧,即便在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也咬牙坚持把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他勤苦奋斗,当记者问他下一步工作时,他脸上的笑容又淡去,面色凝重——“下一步抓紧时间突审”

话音刚落,夏少雄队长下山前决定嘘嘘。

结果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大笑——

原来夏少雄队长早就想小便,但是那会还在行动中,天上下着雨,趴在地上潮湿的地上,动都不能动

唯一能做的就是忍着,结果这一忍,在镜头面前又有些不好意思和尴尬的——“撤不出来了”

笑着,离开了镜头。

有人离开的时候是笑着的,但也有人离开的时候是哭着的。

1994年9月1日,摄制组接到通知,连夜赶到现场时,看到的是惨烈的一幕:

云南省镇康县公安局派出所老所长张从顺,以及镇康县公安局缉毒队副队长王世洲,被当场炸死

有三名队员受伤,床上和墙上的血迹似乎在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激烈的打斗...

原来,在摄影组赶往现场的前一个小时,

警方在抓捕行动中和犯罪分子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当子弹打光,

警方试图扑上去抓捕时,犯罪分子拉响了藏在兜里的土制手雷,最早扑上去的所长张从顺和副队长王世洲来不及反应被当场炸死...

家属连夜赶来,泣不成声。

这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个85岁的老母亲,那是牺牲的老所长王世洲的母亲。

老母亲来到现场后要求众人把她抬到棺材面前,

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她挥起了手中的巴掌,狠狠地打在了儿子王世洲的脸上。

那一刻,那巴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那一刻,那巴掌是多么希望这巴掌打响儿子的“期盼”,

只是孤掌难鸣,王世洲回不来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些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上演,

只是,好像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却生存在了不同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商业浪潮开始的时候,人们奔向了大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偏远的边境——

他们住的是黄土房子,吃饭也没什么凳子,直接蹲在地上就吃,

吃的那些食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什么压缩饼干,压缩牛肉——

他们吃的就是没完没了的青菜,青菜没了就吃山里的野菜,深山里最不缺的就是野菜,

至于喝水,这里没什么淡水资源,靠的都是平日里竹筒里雨水的堆积,

水中竟然有细菌,但有的时候烧的水喝完了,执行任务又顾不上烧水,直接拿起竹筒的雨水就喝了。

至于电器什么都不可能会有,屋里常年都透露出一个潮湿的味道,

没办法,深山老林常被暴雨照顾,想用个电实在是太困难了。

条件太差了,即便是被调去了市区,身上也依旧留有着不少在边境的“后遗症”——

在云南的深山老林的边境,常年温度高达38度以上,而夜间的温度又往往只是十几度,昼夜温差的变化,时不时的山洪和暴雨,让他们大多早早便患上了风湿病。

走路一瘸一拐的实在是太常见了,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支撑了下来。

是他们,在没有指纹,没有DNA,没有监控,没有车,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

爬山涉水,只为追求那遥远的真相,守护着我们的一方太平。

某天,也许你走早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他可能面色很憔悴,脸色有些苍白,脸上又挂着大大的黑眼圈,胡子也好像很长时间没刮了,

但他的腰挺得笔直,脚上始终踏着一双运动鞋,显著的穿搭色彩格外不同,

他也许就是刚下班的警察,只是他们和我们穿成一样,混迹在我们的人群中,守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