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今年四月,中科院一位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刷屏网络。

在致谢中,作者细数了求学路上的困苦,也道出了许多读书人的难处:“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

读书难,读到博士更难。即便铆足了劲做实验、发论文,在极其严苛的毕业标准面前,爆肝苦读的博士生依然面临着延毕甚至退学的风险。好不容易熬出头毕业后,中国的博士生又都去哪了?

博士生想毕业,真的难

几十年前,博士生还是一个“稀有物种”,人们说到博士无不带着敬佩的眼光。然而在今天,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招聘市场,博士都变得很常见了。

虽然没到“人均博士”这么夸张,但中国的博士生确实每年都在增加。

2010年,中国在学博士生和博士毕业生分别为25.89万人和4.90万人,2019年,人数已经增加到42.42万和6.26万人,博士生在学规模增速达到63.85%。

博士生在扩招,但也有越来越多人不能按时毕业。

2010年起,中国博士生未正常毕业率就稳居60% 以上。其中,管理学和军事学更是学术搬砖人的噩梦,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报告,其未正常毕业率高达78% 和76.8% [1]。

如此高的未正常毕业率,不禁让本就快头秃的在学博士感到头顶一凉。

和本科生不同,博士培养的是某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要求自然也会高不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毕业门槛上对毕业论文数量进行硬性要求。

以北大社会学系为例,其博士生培养方案指出,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需要以北京大学学生名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 [2]。

这个难度有多大呢?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社会学及统计学门类下的核心期刊只有7个 [3],以其中的《社会学研究》为例,自1986年创刊以来,35年间只出版发表了3268篇文献 [4] 。

博士生越来越多,但平均每年只发表不到百篇的核心期刊实在是消化不了如此多的博士论文。在毕业资格争夺战中胜利的博士生,只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博士生“提桶入门”,进入建筑业

所幸的是,熬过了痛苦的学业后,博士学历作为一块敲门砖,让成功毕业的博士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从985高校发布的就业数据来看,2019年,有85.58% 的博士生选择直接就业,还有11.87% 选择了继续升学,而处在待业阶段,没能找到工作的博士生仅占2.55%。

和以往绝大多数博士生走进学术象牙塔不同,如今他们更倾向于去职场闯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学者研究发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流向企业、党政机关等非学术部门 [5]。

和普通人就业一样,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也成为这群博士生的首选。以985高校选择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为例,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最受博士生的欢迎,2019年,分别有4660、4149和3764名博士生毕业后流向了以上区域。

而在就业行业上,除了博士生们的老本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还有很多博士生去了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在985博士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500人的行业中,不仅包含了要求人才技术过硬的疾控中心、电子设备制造等工作,还有如今备受追捧的互联网大厂。

让人意外的是,在作为社会精英的博士毕业生中,有不少人选择进入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在当下土木专业劝退、建筑行业唱衰的时代,在外人眼中,建筑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也很高强度。

每个行业都很难,建筑行业工作的辛苦也显而易见。

在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负责混凝土施工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工作的“博智林机器人与智能产品研究院”副院长曲强博士回忆道:”当他的团队第一次进入建筑工地看到混凝土施工的环境时,就被震惊了:工人脚踩钢筋,拿着不同的工具在忙碌,而衣服、鞋子、帽子上到处是混凝土泥点。“

既然建筑行业这么辛苦,比别人多苦读了好多年的博士生们,又是为什么进入了建筑行业闯荡?

智能建造的住房新未来,要来了

实际上,劝退建筑行业的人们还在第一层,而博士生们看到了未来的好几层。别看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劳力的建筑行业异常辛苦,在不远的将来,建筑行业可是一支潜力股。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建筑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了,2019年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比五年前减少了六百多万。

但是,在当下的建筑行业,多数活动依然要靠人力完成。一边是越来越少人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动工作,另外一边,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

此时,作为人工的替代品,智能机器人被视作建筑业的未来。懂得操作技术,有着智能建造相关知识的智能建造师将成为“香饽饽”,缺口每年将大于100万 [6]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批博士生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来缓解建筑业用工短缺的局面。似乎和黑科技完全沾不上边的工地,却时时刻刻上演着智能机器人研发成功的故事。

2019年3月,曲强博士带领研发团队对混凝土施工机器人进行试验,抢在施工的间隙记录数据。在不懈的努力下,他们克服技术和环境的困难,三个月后机器人几乎每个功能模块都有了迭代,单次作业面积从10平方米每次,提升至能够连续作业2小时以上,完成100平方米以上整平工作。

这种技术人才研发机器人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博智林是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两年半招募了四千多名研发人才,其中硕博占比20% 以上。在他们的努力下,博智林的授权专利已达近千项,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商业应用等的完整周期闭环。

有了前沿技术的撑腰,博智林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研发的近50款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中,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在佛山顺德凤桐花园等14个省份的50余个项目中,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百万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碧桂园智能机器人

博智林在智能建造上的探索,实现了兼顾效率、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的优势,所建成的高品质楼宇还贯彻了碧桂园多年以来追求品质,力求“完美交房”的理念。

参考资料:

[1]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 (2020). Retrieved 27 April 2021, from 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0/content04.html#sc_4_2_1.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16). Retrieved 27 April 2021, from http://www.shehui.pku.edu.cn/second/index.aspx?nodeid=1117&page=ContentPage&contentid=431.

[3] 出版来源导航. 中国知网. Retrieved 27 April 2021, from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html.

[4] 社会学研究. 中国知网. Retrieved 27 April 2021, from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SHXJ.

[5] 卿石松, & 梁雅方. (2019). 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及质量特征分析. 学术探索, 11.

[6] 孙金行.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建造师成为市场“香饽饽”. 光明日报. (2020). Retrieved 27 April 2021, from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2e5eb444395b496eaac4e4d4e404b404.

作者:小蜗 士多啤梨 杨波浪 白气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