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非常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经在演讲中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可现如今很多人误解了教育,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应试,孩子除了学习考试之外,剩下的东西都不用操心。

最近热播的《小舍得》让很多人感觉焦虑,特别是田雨岚和子悠这对母子,每每看都觉得好压抑,妈妈使劲挤娃,孩子拼命逃脱,明明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妈妈却还觉得孩子是故意跟自己作对。

在田雨岚的价值体系里,子悠的作用就是参加各种竞赛,拿到对升学有用的证书,每次考试名列前茅,仿佛孩子就是应试的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子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自己的需要,他想去球场踢球,他想放松一会儿,但妈妈总会告诉他,我知道你辛苦,但之前都辛苦了,现在就不能放弃。

仿佛人就是不能停止的陀螺,稍一懈怠,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军备竞赛,那么家长和孩子的辛苦就是无止境的竞争,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更不用说是创造更好的生活了。

我们的教育体制确实不完美,但也没那么糟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知道很多青少年有抑郁的倾向,但并不知道比例竟然占到了24.6%,将近四分之一的孩子。

很多人说《小舍得》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确实如此,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真的很拼,学区房,各种兴趣班,超前教育,学科英语等等,一年在孩子身上花六位数的家庭,比比皆是。

越来越多人感觉到教育这件事,内卷化太厉害了。因为很多父母都不知不觉地被卷入,一进场就身不由己,跳脱不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真的都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吗,我看未必,因为这些年我们能实实在在地看到教育制度一直在改变,从孩子的课表上都能看出,每天都会有体育课,美术、书法、科学课等等,都已经安排到了小学生的课表里,并且都落地了,不存在被主课占用的情况。

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负担反而越来越重了,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内心有太多恐惧,害怕走不一样的路,会害了孩子,我们害怕孩子失败,人生从此一蹶不振。

《优秀的绵羊》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换言之,我们的信念影响了孩子的选择和人生。

他乡的童年,以色列的教育体制中的闪光点

在2019年有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间有一期是介绍以色列的孩子们的,以色列被称为是“创业之国”。

另外,世界上很多新技术都是以色列人发明的,比如我们之前用的QQ,原名叫OICQ,这种即时聊天软件最初就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叫ICQ,而我们当年用的QQ就是在以色列人的发明之后的模仿。2019年还有一款高科技产品,它不用接触人体,照一下就能估测到这个人的血糖、血压等指标。

我们用的滴灌技术、U盘、语音信箱和小番茄等,都是以色列人发明的。

以色列的学生们,每天有半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剩下的半天时间会用来探索,用来犯错。一定会有人说,难道他们就不用写作业吗?他们有作业,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学业当然很重要,但他们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很重要。

以色列的父母们会在课余时间带孩子去参观创业公司,也会支持他们创业。

当然他们的创业成功率也不高,但这些孩子们并不害怕失败,因为如果他们之前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下一次创业会有更多的启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2019年中旬,以色列有76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还有6000多家科技初创公司,这个数字超过美国的硅谷,是全世界的佼佼者。

很多跨国公司的科研中心都在以色列,英特尔、华为、阿里巴巴等。

这个国家的教育鼓励孩子犯错,只要犯错之后还能站起来,还能继续探索,那么整个环境都会给予支持,而不是贬低。

2018年马爸爸在以色列创新中心的开幕仪式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多数人为了成功而创新,但以色列为了生存而创新,没有钻石,却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不生产汽车,却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没有水资源,却是向欧洲出口水果蔬菜最多的国家之一。

真的是振聋发聩啊,生活即教育,创新就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成功。

教育的目标不是应试,而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生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到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到解决国家或是世界的难题,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埃隆.马斯克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创业者,因为他能够真正用创新的角度来解决世界的问题,面对石油危机,很多汽车制造商想的是如何是节油,而他直接跳出来,他发明了纯电动汽车,解决问题的维度更高了。他不只是想解决地球的交通问题,还想解决太空的交通问题。

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应试方面做得很好,其实这不是缺点,这能够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哪怕是死记硬背,知识量方面至少是有了。

郝景芳老师在《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给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普及思维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思维广度就是宏观思想和国际视野。

比如我们学英语就是为了多一个理解世界的窗口,能看懂更大的世界的样子,而不是为了高分和升学。

思考问题,不只是从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出发,还要有国际视野,思考整个人类的问题,走进国际舞台。

思维深度就是问题思维和跨界联系。

让孩子理解世界真实的样子,以及人类真实的困境,从问题开始入手,来反推现在,制定自己的成长和学习计划。

多元思维这些年一直很火,而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也鼓励每个人都要掌握那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

写在最后: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他这样回复的“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这样的答案多给力啊,不用在意外界的评价,要专注解决问题,当我们沉浸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时,就已经摆脱了从众的平庸了。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摆脱内卷的情况,就远离人群,点燃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勇敢地犯错,有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更该关注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