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边的古玩地摊上,可谓是真正人山人海的集市场了。人们有的驻足在摊前细细观察着手里的古玉,有的则是拿着爱不释手的青铜和摊主争执价格,这其中的茫茫人群中,既有好奇的门外汉,但也不乏慧眼识珠之人。来逛古玩地摊的,有人所图是趣味,有人所图的便是宝贝了。以低廉的价钱买回去一个价值百万亦或是千万的宝贝,谁人不羡。可真正能够实现捡漏的毕竟是少数,毕竟要想捡宝贝那还得先识宝贝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若不识,即便宝贝在你家,你也只当作是废品转手就扔弃给了他人,山东青岛的一位老太太也正因如此而痛失了宝贝的。丈夫临终之时,给老太太留下了三本破烂不堪的画册,画册的纸页虽然残缺,但细细辨来还是能够看出期间的岁月流转的,是有些历史的画册。

可对于一个不善笔墨的老婆子来说,它们最终也只是三本破烂书罢了,于是很快它们就以三毛的价格被贩卖到了街边的废品站里。故事到了这里,这三本书的最终命运很可能就是被卷入粉碎机里作为垃圾了,可幸好命运眷顾,让它们被路过的刘先生瞥见了。

刘先生想来爱好丹青笔墨,路过废品站时当即就直觉这三本画册的不简单,花了三十买回家委托相关专家鉴别之后,才知道自己慧眼识别捡拾回家的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临摹版《芥子园画传》。要说这《芥子园画传》,初识画理的齐白石直言如获至宝,一代大师的潘天寿更是将其视为自己学画的第一个恩师。

就连众所周知的文学家郭沫若也是因其而兴了丹青念。《芥子园画传》可谓是中国美术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说得如此传奇,但实质上它对于学画之人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反它还非常的浅显易懂,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一本讲授初学者如何迅速掌握绘画的普及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76年,清朝著名学者沈心友,是他将家中所藏有的山川稿画托付给以王概为代表的几位有名的山川画家好友,历时三年润泽编辑,才让如今《芥子园画传》这本入门级的艺术绘画类教材得已窥见天光,从而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门画家,孕育出了一卷又一卷的潇洒画作。

刘先生捡拾回来的这本《芥子园画传》虽说只是清朝年间的临摹版,但透过那强劲有力又透露着潇洒风骨的运笔,我们仍旧能够看出其中稀世的珍贵,专家们看后更是脸色大变,直言这种珍贵化作平常人所识得的价值那便是金钱百万了。这样大的一个好消息,自然是把刘先生给砸蒙了。

谁能料想到,只不过是路过废品站是的匆匆一瞥,竟让他捡回了三本价值百万的宝贝。而如若那位青岛的老太太有幸得知此事,怕也会后悔自己将其三毛卖作废品的草率举动吧。中国幅员辽阔,又历经数个盛世朝代,流传下来混入民间的宝贝自然也不在少数,所以寻个阳光天去古玩地摊上寻上一寻,说不定真的可以淘上一个看上眼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