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 袁利 (其母孟庆敏在江苏省检察院工作近35年)

不久前,电影《你好李焕英》在全国热映,在广大观众心中引起强烈共鸣。故事用穿越的方式甚至是虚幻的手法讲述了女儿为了母亲能找到一个富二代对象并过上幸福日子而用尽心思,想尽办法,情节令人捧腹;母亲为了能有自己的女儿,宁愿放弃有钱人的生活,也要和父亲一起,不离不弃,故事让人动容。用听众的话:整个故事过程前半部让人大笑,后半部让人泪奔。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故事演绎了子女孝敬父母和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母女真情。

见影生愫,触景生情。电影的感人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三十年代末出生于河北省深县农村一个普通家庭。据母亲讲,她的父亲是一名私塾老师,平时对子女在做人、学习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苛刻,而在生活方面却又非常节俭朴素;她的母亲在她三岁时就去逝了,所以她是外公带大的。母亲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从小学徒很早就离开了家,姐姐为了她放弃学业,在生活上一直给予悉心照顾,正如长姐如母,让母亲没有失去母爱的感受。

正因为学习做人方面的严格和生活上姐姐的照顾,母亲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努力刻苦。高中是当时教学条件最好的深县县中,但是离家很远,有近60里的路程,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山路,非常难走,每次回学校都要走上6、7个小时。可是再辛苦,母亲非常争气,学习特别勤奋,每年都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最后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

1970年,我四岁不到,外公去世了,母亲带着我从南京坐着绿皮火车,先到石家庄,然后再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再坐拖拉机到农村,辗转20多个小时。当时最深的印象就是在火车站听到广播喇叭里面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儿时的记忆是那么清晰,半世纪已过,仍记忆犹新。

在大学里,母亲遇到了同样非常优秀、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是学习佼佼者、特别是有着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优秀品质的父亲,他们志同道合、互帮互学、相敬互爱,一个是班级的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是老师们赞扬、同学们羡慕的好学生和好干部,他们为其他同学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树立了榜样。

1965年,父母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了,他们响应国家全国分配号召,主动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父亲祖上都是北京人),但是他们胸怀祖国大业,远走北京来到南京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生活。

讲起母亲工作经历,确实让我羡慕并值得我学习。毕业后她先到公安派出所实习,后和父亲分配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主要从事民事调解;省检察院成立后,她又根据工作需要到检察院工作。时间不长,“文革”开始,当时较流行的一个口号是“砸烂公检法”,检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甚至冲击,他们一起被“下放”到南京龙潭水泥场好像又叫龙潭监狱工作。

而我和祖母两人相依生活,在当时省法院的仓库内搭建了临时生活简易房间。夏天雨水很大,雷声隆隆,我因年龄小很害怕,而且仓库及房间都漏水,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可是祖母却经常跟我讲父亲如何吃苦的事情,来鼓励我,安慰我,我也就不那么害怕了,也许,现在不怕吃苦的性格就是从那个时候潜移默化地开始形成。

“文革”结束后,母亲又重新回到检察院工作,多年从事刑事检察工作,曾先后担任科员、科长、刑检处副处长,正处级检察员等职务,多次获得单位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得三级高级检察官称号,1999年光荣退休,2005年因病医治无效去逝,终年66岁。回想母亲的一生,让我深刻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光辉。时至今日,还时常在梦中与她相见,听她说话,感受她的一切,是那么得清晰可见。

母亲在思想上对我有着坚定理想的执着要求。从小就给我讲她的故事,她们小时候,在旧社会,生活是那么艰辛艰苦,不要说上学,连吃饭都成问题,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可是生活、学习的理想从没有动摇。母亲时常教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经常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跟着共产党走,坚定理想信念,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报国家。

母亲在家教上对我有着严于律己的谆谆教诲。在做人方面,母亲为人正直、热心,特别是作为一名政法界工作人员,一直要求子女要善良、诚实,公正、正义。她时常告诫我和妹妹,做人要正直坦荡,光明磊落,不能干坏事,否则就要受惩罚,并用案例来教育我们。虽然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小,她说的事情我们还不完全明白,但是做人真诚善良、做事踏实认真的种子或许就是在母亲谆谆教诲中形成了,她是我走上人生之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在机关宿舍大院玩,在一幢二层楼房的一个窗户下,我看到了一张五元的钱币,上前捡了起来并拿回了家里。七十年代,五元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晚上母亲下班后,我说起了此事,她立刻严肃地问我是不是从别人家或别人那里拿来的,我说是捡到的,她又详细问我事情经过并带我去现场观看。然后带我到楼房几家挨户地寻问,最后找到了失主。原来这是他们家收的全楼住户的水电费,随手放在临窗的桌子上,那天风大,把钱吹到了楼下,后被我捡到。失主连声感谢,并对我们的行为给与高度肯定,后了解到失主家是某厅领导。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母亲正直善良的人格魅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母亲在生活上对我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对我生活的关心呵护令我一生难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夏天她们单位会在工休时发一个冰棒,也就是4分钱一根的桔子或赤豆冰棒,还可能是3分钱一根的枣泥冰棒,她的同事一般都自己吃了。可是她舍不得吃,会把她自己的那一根留下,同时把我父亲的那一根拿到,用干毛巾包好。

然后,顶着烈日,骑上自行车来回20分钟的车程,给我和妹妹送来高温下的清凉。虽然只是一根冰棒,却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浓浓的舐犊情深,让我们永生难忘。还记得,我上大学后特别是读研究生阶段,学习非常辛苦,经常要学习到深夜。每到此时,她都会心疼地关心我,让我要多休息,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劝说无效后,她也会陪着我一起。她经常忙里偷闲,给我加强营养,或是包我喜欢吃的荠菜饺子、或是给我煮茶叶蛋、或是给我煲山芋苹果茶、或是给我烧红烧大肉圆……凡是我喜欢吃的,她就不遗余力地给我做。正是母亲坚实的生活保障,让我的身体能够支撑学业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有力可靠。正所谓,基础打得牢,哪怕地动与山摇,谢谢母亲大人。

母亲在工作上对我有着专业专心的悉心指导。我完成学业后,走上了从事政法工作之路,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自然父母都很开心。能把他们的工作传承并发挥,是我的人生梦想,自从走上公安之路,我就特别地开心并深感自豪。母亲是学法律毕业的,法学系高材生,又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发表业务论方二十余篇,多在《民主与法制》《中国法制报》《江苏法制报》等上刊载,指导我这个新人,自然是满心欢喜,又手到擒来。

记得她指导我的第一篇法律文章《假冒警察的成因与打击对策》,让我多学习,多看有关书籍和案例,从中加以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后又给我认真修改,指出不足之处,让我这个政法新人受益匪浅。最后该文在1992年10月的《江苏法制报》上发布,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篇业务文章。后来、在父母的指导下,我又写了《以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现实危害性》在1994年9月的《江苏工人报》发表等等。可以说,正是父母专业的指导才让我真正走上了思考工作、总结工作、撰写文章之路。

在鼓励我学习法律的同时,也特别关心我工作的进展情况。毕业后,我来到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工作,虽然英语说得还可以,但是业务工作却是地道的门外汉。母亲就帮我找一些有关出入境的书籍,和我一起研讨,从最简单的概念,如护照、签证等,到较深的业务内容,如有关出入境的法律规定及适用等,都有涉及。我能深刻感受到母亲是希望我能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成为出入境领域的行家里手。

从小母亲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我们兄妹俩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她善于积累和勇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我们也经常写写,也许这是我们和母亲可以再度接近的一种方式吧。有首歌里不是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母亲与父亲在志同道合工作上对我有着无穷无尽的榜样力量。记得小时候,父亲总会在深夜我们都睡着的时候,伏在书桌前写稿子,父亲的钢笔笔迹是那种真正的草书,加之夜深人静写稿子又是生思熟虑后的文如泉涌,稿子写好之后还要经过再三修改打磨。所以,等最终成文的时候,一般人是不大容易看的清楚的。想那样投稿,就有了问题。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陪在父亲身边,轻声关切地对父亲说,早些休息吧。稿子我来重新用稿纸誊写一遍,等母亲坐在灯下,父亲也在一边,有极个别看不清楚的地方,父亲再告诉母亲。就这样,母亲用她那极其端正漂亮的楷书蘸着蓝黑色墨水,一张一张耐心又细致地誊写着……誊写过程中遇到值得商榷的地方,母亲还会提出她的宝贵意见给父亲,等全部誊写完之后,只有我们一家的灯还亮着……我们一睡醒来,看到灯光下,互帮互学的父亲母亲露出的是满意的微笑。

父亲的文章刊登了,还收到了稿费。对我们全家而言是洋溢在脸上、充盈在内心的满满的喜悦,母亲也深以为傲。正是母亲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怀,父亲工作如日中天,曾参与了全国“经济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出版了法学著作《专利法》等,多篇文章在《民主与法制》《中国法制报》等杂志报纸上发表,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政法。

稿费攒多了,我们便会由父亲组织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母亲提议父亲的稿费可以为全家购置最需要的物品了,大家畅所欲言,最终民主集中,我们用父亲业余时间写稿子得来的稿费先后买了一个黑色的河马牌收音机和一台蝙蝠牌电风扇,先是一台台式的,后来又添置了一台落地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河马牌收音机给我们全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欢乐。譬如,每个清晨,我每每是在父亲的刷牙声中听到新闻联播的声音,慢慢地我们懂得关养成了从小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儿的道理和习惯。中午从学校放学回来,奶奶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坐在饭桌前收听刘兰芳的广播书场长篇评书《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时常是听得入了迷,夹菜的筷子提在半空中……

收音机里还有母亲和我们都喜欢听的于淑珍、朱逢博、李谷一、李双江、关牧村、蒋大为、郑绪岚等歌唱家演唱的歌曲,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有《妹妹找哥泪花流》,还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聆听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歌声中向往着未来的美好,让我们在聆听中感悟着人生的意义,体会着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2005年9月初,母亲病重弥留之际,正好我厅接待结好多年友好来访的韩国全罗北道地方警察厅代表团。因为当时我是两省道友好协议签定的唯一见证人,又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接待人员,所以根据工作安排和对方请求,我们要到安徽省厅进行交流。看到母亲病情,父亲也已不在,我作为儿子怎么能舍下慈母?所以在照看她时,心事重重。她看出了我的心事,知道肯定是工作上的事,用微弱的但是强打精神的声音安慰我,她不会有事,让我安心地去。我心里忍着痛、眼里噙着泪水去工作了。没想到,我工作回来的第三天,她就因病重去逝了,也没说上一句话。诺大的病房里回荡着我撕心虐肺的呼唤声……可她老人家终究没能再听到,也没有再回来。母亲走了,仿佛天塌了,带走了我的一切…… 我的“李焕英”,一个伟大正直、善良正派的慈母,是您带我走上了践行公平正义的人间正道,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投稿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