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这一字一词是需要细细体会和深入思考的,更是要在用心领悟后用实际行动来真切践行的。民法典将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还有一些经济交往等内容直接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展现出来,进一步丰富了民事权利种类,健全和充实了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更加强劲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实施会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自《民法典》颁布以来,通过对《民法典》内容的学习及了解《民法典》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运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网络游戏Q币、装备充值问题、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等社会常见现象,《民法典》都一一为大家作出了明确了定义和解释,以及这些繁冗复杂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是一个问题不断产生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带领人民客观面对,深入探索,积极应对。《民法典》的诞生更是深刻体现着国家面对发展迎难而上及攻坚克难的态度。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立法更加系统集成,促进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严密、更有效率活力。

《民法典》本着为人民服务至上的立法原则,全书对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关规定,为人道主义救助从法律上加“码”,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民安康的守护。随着《民法典》的实施,中国的法治化建设不断增强,为建设法治化中国,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守法律至上、权由法定、依法行权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为人民谋划、开展、推动、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为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定政策,带头捍卫法治,依法办事,坚决树立法律权威性,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