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2年,河南确山县杨桥村的姑娘郭莲,已经到了婚配年龄。

在家中欢欢喜喜等着准丈夫来接的她,内心的雀跃可想而知。

迎娶她的准丈夫,是附近李湾村的马尚德。

马尚德和郭莲一样,都是穷苦农民家的孩子,他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生活十分不易。

但好在马尚德勤学上进又一身正气,能嫁给这样的男子为妻,以后的日子总也差不到哪去。

果然,婚后的两人很是恩爱,日子虽苦,但苦里也有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马尚德便开始了为革命奔波的路。

那会儿,国家动乱,百姓受苦,身为七尺男儿的他,没法只顾在家儿女情长。

自古男儿身上,都背负着家国使命,马尚德也不例外。

而作为妻子,郭莲当然希望丈夫能够常年陪伴在侧。

但比起家国命运,孰轻孰重?也只有身在那个时代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打那以后,马尚德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3年,他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

在那里,他一边念书一边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和妻子郭莲过着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

哪怕偶尔回老家,他的精力也多半用在农民运动中。

厚重的使命感使他更加笃定自己的信念,很快,他获得党组织的信任,革命工作更加繁忙。

丈夫无法顾及家庭,家中大小事务只能由郭莲独自承担。

1926年,郭莲和马尚德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这一年,也是马尚德正式加入中共青年团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正蓬勃发展,马尚德所在的确山县的农民协会会员,也从一开始的寥寥几人壮大到上万人。

2.

到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马尚德,也成了当地深受民众爱戴的英雄人物。

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的他,领导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

攻占确山县城后,他又发动了秋收起义。

创建起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

同时,他还组建起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

马尚德对革命的执着,让他成为许多百姓心中的大英雄,同时也引来敌人的虎视眈眈。

确山县城被攻占后,当地“剿匪总司令部”愤怒不已,却又无处寻仇,最终只能将怒气撒在他的家人身上。

他们以500元大洋悬赏通缉的方式,四处搜捕马尚德的家人。

一夕之间,李湾村被烧成灰烬,无处可去的郭莲,只好带着病重的婆母,以及幼小的儿子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家没了,丈夫也不知去向,一家老小还等着吃饭。

无奈之下,郭莲只能靠要饭为生。

可时运不济,越是寸步难行之时,难题越是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

1928年3月23日,又是一个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

一个不足2平米的窝棚里,郭莲生下了她们的第二个孩子。

4天后,马尚德找到了她,本以为和丈夫能有几天清净日子可过。

可大难当头,革命者的一切早已不是自己的。

抱过出生才几天的瘦弱女儿后,马尚德百感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怎会不清楚这条革命之路的危险?又怎会不明白妻儿老母为他承担的一切?

但心疼之余,他只能对郭莲说:“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都不会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3.

听闻此话,郭莲没作声,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她知道,丈夫是干大事儿的人,她不能让自己成为丈夫的阻碍。

国不能安宁,又何来安稳的家?

次日凌晨,天蒙蒙亮,看着熟睡中的女儿,马尚德不敢犹豫,头也不回地走了。

之后,他的革命步伐遍及洛阳,上海,东北... ...

他曾5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但每一次都挺了过来。

到了1932年,被派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的杨殿坤,在一次抗日斗争中负伤。

作为接替杨殿坤的战友,马尚德来到了吉林。

为鼓舞士气,他将原名马尚德改为杨靖宇。

他了解到杨殿坤说话的声音很像“靖宇”,在朝鲜语中,“靖宇”又有“驱逐外敌”之意。

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杨靖宇(马尚德)。

杨靖宇走后,婆母遗憾病逝,郭莲又开始了一人挑起全家重担的生活。

为养活一双儿女,她捡过破烂,也讨过饭。

为解相思之苦,又恐家人不安全,她只能将丈夫那张泛黄的照片,缝在女儿穿的棉袄里。

每每难以支撑之时,她都静静地站在门口,望向村口那条丈夫走过的小路。

多年来,音信全无的他,到底在哪儿呢?

1939年,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军在日军的疯狂镇压下拼死抵抗。

眼看怎么都攻不破杨靖宇一行人,日军只好从他身边人下手。

东北的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战,人心未必无懈可击。

杨靖宇的得力助手陈斌,赵廷喜,张奚若以及15岁开始被他抚养成人的张秀峰,通通都叛变。

而他,却全然不知。

1940年2月23日,在4名叛徒的叛变中,被逼得弹尽粮绝的杨靖宇,独自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战几个昼夜后,他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里,壮烈牺牲。

4.

他死后,日寇很疑惑。被切断粮食,还能与他们斗争,杨靖宇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他们命医生将其解剖检查,结果,他的胃肠里没有一粒粮食。

只有不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敌军对他又惧又敬,但为了达到威慑人心的效果,接下来的他们,做了更加泯灭人性的举动。

他们命杨靖宇的叛徒们铡下他的头颅,用汽车运到省城的学校,街道,以及各县示众。

而这一切,身在老家的郭莲虽一无所知,却同样受到牵连。

1944年,确山县的日寇和郭莲一样,都不知马尚德已改名杨靖宇。

为抓捕马尚德,他们将郭莲拉去严刑拷打。

当时,郭莲头上被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依然不屈不挠。

之后,他们又将她扔进粪坑浸泡。大热的天,郭莲的身上已经生出蛆来,可她依然不屈服。

几经折磨之后,回到家的她,已病重得不成人样。

自知命不久矣,她便将儿女们叫到炕前,手里握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一再嘱咐:

“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将来,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记住,你爹叫马尚德……”

致死,她都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丈夫,早已牺牲在东北吉林那片白山黑水间。

从1928年分开,到1944年两人先后离世。

整整16年,夫妻俩只当这是生离,从未想过生离过后,没有相聚,便成死别。

杨靖宇的英勇,令无数国人敬佩。他生得光荣,死得惨烈。

而他背后的女人郭莲,她虽没打过鬼子,却用一颗朴实的心,默默支撑着整个家庭,让丈夫心无旁骛地干革命,哪怕身陷囹圄,也绝不向鬼子妥协。

她,也同样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