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第一大死因。据2018年广州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广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99.10/10万,高于全国水平(284.5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广州男、女性癌症发病率首位,结直肠癌跃居癌症发病率第二位。

如何尽早发现癌症?4月27日,记者从2021广州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基层医师肿瘤防控知识培训班上获悉,广州“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新增了幽门螺杆菌和大便潜血的自检测项目“幽幽管”和“噗噗管”,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自己取样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龄化和生活方式西化是癌症发病上升主因

在广州高发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广东地区传统高发的恶性肿瘤鼻咽癌仍保持前5位的发病率。

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曹素梅说,人口老龄化是广州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广州居民的平均寿命为82岁,排在全国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而癌症特别高发于中老年人。

居民生活方式西化也是癌症上升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红肉消耗多,运动量减少,静坐时间延长,肥胖,生育晚,母乳喂养比例降低等。

“中国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说,我国早期发现癌症患者的比例仍然较低,目前癌症防控的主战场已转战到公共卫生,社区作为肿瘤防治的哨点,有必要提高早诊早治意识和能力,普及相关技术。

活动中,广东省癌症中心向各区疾控代表赠送了“中国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等书籍。“对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有人文关怀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让他们理解肿瘤防治知识。”孙颖说,基层医生是居民接触科学的癌症防治知识最近的一个端口,也是健康知识宣传的中坚力量。基层医生要及时了解最新筛查共识,提高规范化筛查水平。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在提升基层防治能力、提高居民癌症防治知晓率和癌症筛查参与率。2016年起,广东省癌症中心主动承担起该项目,组织广州市各级疾控中心和84家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筛、三甲医院精筛(临床筛查)的肿瘤群防群治工作模式。

临床筛查定点医院目前已增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三家,筛查人群达到6万多人。城癌项目筛查结果显示,2017—2019年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检出合计占到所有癌症检出例数的84.9%。

使用“幽幽管”和“噗噗管”可在家筛查

据曹素梅介绍,截至2021年3月,广州市城癌项目累计完成居民初筛61986例,其中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高危风险人群34635人,高危比例占55.9%。

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肝脏B超筛查肝癌,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乳腺癌等规范筛查,完成癌症临床检查21707例,检出阳性病变及癌前病变1220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153例。其中,检出结直肠癌前病变485例、结直肠癌8例,早诊率达75%。

“虽然癌症筛查让居民健康明显获益,但居民对内镜检查的依从率仍比较低。”曹素梅说,胃镜检查参与率为23.2%,肠镜检查参与率为24.1%。调查显示,影响居民筛查依从性的原因包括担心检查造成的疼痛、不适;检查前喝泻药时间长、麻烦;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没有明显不舒服,应该患癌的机会小等。

为了方便居民自行检测,精准预测高危人群,新的肠癌筛查项目中增加幽门螺杆菌和大便潜血的自检测项目“幽幽管”和“噗噗管”。采用社区发放、居民采样自测的方式。2020年已发放4000多盒,“幽幽管”和“噗噗管”检测阳性率均为15%左右,表面抗原约6%。

“居民在家,将‘幽幽管’和‘噗噗管’在粪便中插几下,就可以看到提示结果。如果显示阳性,可能是高危人群,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表面抗原,不需要去大医院,在社区就可检测。”曹素梅说,这两项检测操作安全、简便,尤其适合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检查。为减少居民对肠镜检查疼痛不适的担心,项目组还提供无痛肠镜检查。

曹素梅提醒,癌症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使一次临床检查未发现肿瘤,也需要定期复查。她也呼吁更多居民参与到“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癌症的早诊早治预后效果更好。

【记者】朱晓枫

【实习生】朱琳

【通讯员】陈鋆 赵现廷

【作者】 朱晓枫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