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的流着。”——《秦腔》。

这是近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中写到的一句话,他是近代“务实”类的作家,所写的小说也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本《秦腔》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本。2005年发表,2007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成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说描写的清风街,真实贾平凹的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的一户农民家庭,和大多数农村里出来的孩子一样,父母为他取了个好记又平庸的名字,叫贾平娃,自他记事起,村里人都“平娃,平娃”的叫他。

那时候家里穷,平娃年纪小,但他依然帮着家里干活,人人说,贾家父母生了个孝顺的娃,只有平娃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读书,好在贾父贾母虽然没读过书,但就是再苦再累,只要平娃愿意读,他们也要供他读书上学,就这样,19岁的平娃,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西安大学。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曾有十三朝定都在西安,所以陕西又被称为是文明古都,历史文明,风俗文化悠远流传,从《秦腔》可以看的出,贾平凹从小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很深,在西安大学就读期间,他选择了文学专业,21岁开始陆续发表个人作品。

1975年,贾平凹毕业后,进入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在这期间,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身后的基础。1982年,30岁的贾平凹转入西安市文联工作,担任一名专职作家,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34岁时,贾平凹出版了个人第一本长篇小说《浮躁》,讲出了农村青年在当下社会的生活百态,此书发表后,很快让贾平凹获得了文坛学者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他继续退出第二本长篇小说《商州》,这本书倾注了贾平凹太多的心血,他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入融合到了小说中,在感叹“文明省城”的同时,也在惋惜“商州虽好,却也不是久留之地”,当然,文章中也少不了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初读这本书,只能感受到作者矛盾的心理活动,再度时,才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种复杂交织的情感。

之后,贾平凹陆续推出《废都》,《白夜》,《高老庄》,等文学著作,多以现实生活为原型,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实生活,2008年,贾平凹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文学创作不仅为他带来了名利,也让他心灵有了寄托,就想大多数作家说的,小说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孩子,他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其中。

但很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本小说创作可以和养一个孩子所比拟?不管是贾平凹,还是路遥,亦或是王小波,他们为了小说创作都失去了太多,路遥因为创作,拖垮了身体,王小波又何尝不是,只是贾平凹要比他们自律一点而已,但实际上,他为了写作,妻儿都离他而去,路遥也是,因为疯狂的文学创作,曾经一起同甘共苦的妻子,在他病倒在床时,也依然要离婚。

蓦然回首,他们剩下的,只有自己和小说了而已,那么,既然贾平凹这么坚持写小说,为什么却没获过若贝尔文学奖呢?其实这个问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曾问过他,2005年,贾平凹前往上海复旦大学参加自己作品的研讨会,作为作协副主席的王安忆就把收集到的学生们的问题整理好后,一一念给他听。其中有一个就是,问贾平凹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获诺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王安忆问完后,他只是想了想,就回了两个字“永远”。永远这个词,即代表着不可能,获奖无数的贾平凹为什么对自己的作品那么没信心呢?作为作家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被世人追捧热爱,但大多数的创作,都只是为了心灵的寄托而已,就像贾平凹,他没有太大的野心,名与利他都有了,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一种至高的荣耀,但是他已经满于现状,又何苦再去要求自己,追求那遥不可及的虚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