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在深圳市区走访时发现,各大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基本都是3元/小时,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高档餐厅和酒吧,价格涨到6元/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价格涨了,但共享充电宝企业们想赚钱也变得更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共享充电宝涨价的最大推手是摆放充电宝的实体店

由于共享充电宝入局者越来越多,渠道方也就是摆放充电宝的实体店铺,势必就成了众多共享充电宝平台的抢夺资源。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向合作商家支付费用(佣金、入场费)占当期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的58.1%。

  • 共享充电宝在多数场景下就不属于高频使用品,出租率本身就不高。原来低价能挣钱,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少,另一方面是线下店铺分佣比较低,我记得早期是30%的样子。

如今竞争加剧,各家平台为了抢夺渠道,纷纷抬高佣金,以求能挤走对手,自己独占渠道。当你给渠道的多了,自己的利润就少,共享充电宝平台就有了第一轮涨价,只是渠道明显抓住了平台痛点,于是又提出新的模式:

要么自己有定价权,要么按照销售额提高分佣的比例。一般会存在两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就导致了相同的平台,你在这家租一个是3元,走几百米换一家就是5元。
  • 第二种情况就是销售越好,渠道拿走越多,最多的一些平台会被分走80%。现在几乎每个平台都允许给渠道自主定价权,而且流程极为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台当然结也晓得这无异于自杀,但能怎么办?你不答应提高佣金或渠道自定价,渠道分分钟就把你踢走,让其他愿意合作的平台来独占。

很多做充电宝平台都想上市,上市首先是看规模,看用户数量,就算不赚钱,也还是留着吧,至少招股书上的渠道数量看起来会漂亮一点。

  • 我知道实体店自己也难过,房东每年也在涨租金,电商从家电、服装、食品等细分领域各个击破,甚至连卖菜都要挤占,他们的销售额和利润率也在下降,有共享充电宝这个凯子送上门来,不吃一把,岂不是白折腾?

二、赚钱是难了,可要说不赚钱,你觉得可能吗?

目前,共享充电宝已经存在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自营,第二种是分销。我先说说分销,这个是比较直白的。

分销模式就是,品牌方把机柜+充电宝直接卖给经销商,让经销商铺货,赚到的租金最起码1:9分成,这里的9成是经销商的,可能还有100%归经销商的。

这种就是卖机柜赚钱,机柜+8个充电宝的成本和售价比起来,不说有多丰厚的利润,起码比充电宝行业丰厚的多。

  • 直营的话,是另一种情况。比如一品牌有800万共享充电宝,每天有300万个可以出租出去,平均每人每次租赁一个小时,也就是3块钱。一天就是900万入账,一年就是32.85亿人民币。
品牌与业主有分成我们按照对半分,那品牌方一年就入账16.425亿人民币。800万充电宝,换算下来差不多是100万机柜,我买过一个搜电的机柜,八个充电宝的那种,780块,我就按照一个成本600算,100万个成本也就6亿。

其他的诸如运营费用之类的,能有几个钱?所以我还是建议各位去买充电宝自己带着,自带线的又不是没有,甚至于我都倒腾过类似的产品。

三、最后,共享充电宝本就不是一个什么很好的生意

这个就是那种应急用,应急用那就涨价打劫,和雨天卖伞一个道理。前期资本扩张,烧钱铺点,名义说什么培养用户习惯,但这个培养的是,你贵了就自己带充电宝的习惯。你便宜,我方便嫖一下就嫖一下,这个烧钱的逻辑是不通的,大概率潮水退去,都是一群没穿裤衩的。

  • 铺点进场费涨了,成本上升,这个上面已经说了。其实还有可能,就是资本不愿再砸钱,成本又上升,只有涨价一条路,能抢多少是多少。找来的钱烧完了,要自己想办法创收了。

一个非刚需低使用频次的产品,想做很大很难。又因为前几年确实资本也没什么好项目,就催生了这个项目,这次会有很多公司死掉,要不就是转型,核心业务肯定不是租赁充电宝,或是自动3C配件贩卖机?或是烟酒自动贩卖机?好像转型电子烟自动烟贩卖机,真比这种自动租赁充电宝强,如果好好的脑暴下,再出个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下一轮融资可以说这个。

不过这个模式明显的也不靠谱,因为你要借用别人的场地,还不如电商平台加快递,比如一小时送货到手?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总之,便宜的时候花小钱买方便,涨价了我买个充电宝不香吗?共享充电宝涨价就是“最后的狂欢”,收割战场失败那是必然的,你要知道原来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群体是谁,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