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旭扬 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协会员)

项羽是英雄,谁赞成?谁反对?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第一个表示赞成,作为一个失败者,司马迁不仅把项羽的传记定调为皇帝的“本纪”(连后来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规格都只是比照诸侯的“世家”),更着重地表现了他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的英勇无敌,项羽一生败章邯、败彭越、败田荣、败英布,至于刘邦,更是被无数次地按在地上摩擦,符合一切迷妹心目中的玛丽苏人设。

特别是在出身即正义、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项羽高大英武、出身贵族,据说还是“重瞳子”(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跟传说中的上古神王舜帝一样。除了家里有矿以外,项羽更通过自己的骑马与砍杀,年纪轻轻就成为当世第一的“西楚霸王”。不仅在秦末的“福布斯富豪榜”上连续多年蝉联榜首,更拥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手握天下兵马,麾下何止百万,手中军旗一挥,千个人头落地,可谓是“韩雪的出身(根红苗正)+王思聪的起点(五亿创业)+金城武的颜值(秒杀一切)+金小胖的权势(地表最强官二代),当然还有媲美泰森、阿里的武力值与史泰龙的健硕肌肉”,再加上“霸王别姬”的温柔多情,Perfe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即使是非常欣赏项羽的司马迁,也不能不秉笔直书他的五次大屠杀:

第一次襄城大屠城,坑杀全城无辜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帮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烧百姓房,杀百姓人,奸淫劫掠如同禽兽,挖坟掘墓禽兽不如。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焚毁临淄,生生将已经投降的齐国再度逼反。

不仅如此,在讨伐彭越时,因为外黄的百姓仅仅是晚投降了几天,项羽就要活埋当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因为县令门客十三岁儿子的舍命劝说,这才罢休。

更为恐怖的是,上述杀戮,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

除此以外,项羽还有研究“水煮人柳”的恶趣味,当年,刘邦靠着“赝品”纪信的冒充,在项羽面前玩了出金蝉脱壳,逃出了重重包围、弹尽粮绝的荥阳,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周苛拼死抵抗。周苛当然不是项羽的对手,即使玩儿命也不是。在攻陷荥阳、俘虏周苛后,周苛宁死不降、破口大骂,于是项羽就把他扔锅里煮了。

刘邦的手下王陵是远近闻名的豪杰,项羽知道了,就抓住王陵的母亲,堂堂西楚霸王,竟用一个弱女子的生命去要挟王陵归降。其不齿行径令王陵母亲都感到鄙夷,在私下托汉使告诉儿子要效忠刘邦平定天下后,当即自刎而死。就是这么一位刚烈不屈的女中豪杰,项羽在她死后也不放过她,煮了。

哦对了,还有之前说到的,那个忠告项羽要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而一统天下的人,据说他叫徐生。因为项羽不听,他就批评楚人沐猴而冠、人模狗样,智商连猴子都不如。项羽大怒,二话不说,煮了。

你还认为项羽是英雄吗?至少当时被屠杀的死难者的亲人,以及被项羽人肉烹调寒了心的忠臣、豪杰、读书人,包括女人,都绝对不会认同的!因为在他们眼里,项羽不过是长了副好皮囊的松井石根。

至于在战略眼光上,项羽更是一塌糊涂,放弃了富饶险要的关中,把沃野千里、易守难攻的巴蜀白送给刘邦。除此以外,张良、韩信、陈平、英布……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哪一个不曾是他的属下、甚至是他的兄弟?却一个个背弃了他,跟着刘邦埋葬自己。更为讽刺的是,连项羽自杀后争抢他尸体的吕马童,都曾是他的马夫。

此时此刻,当汉军把垓下团团围住,轻重武器无声地瞄准他的大营时,项羽呢?搂着虞姬、喝着美酒,大呼“时不利兮骓不逝”!在他眼里,时无英雄徒使竖子成名,他刘邦算什么东西,自己只是时运不济,阴沟里翻了船。

在许多迷妹眼里,这是浪漫。但,至死都不知道自己败在哪儿,是一个军人、一个男人最大的愚蠢、最大的悲哀。一个男人可以失败,但只要认真总结、痛定思痛、汲取经验教训,就有机会反败为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军前敌指挥部里,在反复计算,确认了楚军已经粮尽的三军总司令、齐王韩信发布了军事委员会一号命令。

被围困的十万楚军,忽然听见四面传来了忧伤凄恻、深沉哀婉的家乡歌曲。当然,他们不知道这楚歌是汉军唱的。楚国是诞生过屈原、宋玉的伟大国家,哪怕在汉朝建国以后,楚文化依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楚辞”与“汉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军会唱楚歌并不奇怪。

顿时,连同项羽在内,大多都以为自己的家乡已经被刘邦攻占,军心大溃。项羽的战术素养非常高,他知道此地不可久留,否则生死难料,于是,立刻抛弃了行动缓慢的步兵,只带着八百骑兵,趁夜突出重围。

汉军也没有想到项羽的临机反应如此之快,韩信骂了一句,立刻派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羽渡过淮河,风驰电掣地甩掉追击的汉军,部下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到达阴陵后,项羽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可能是项羽的烧杀抢掠太失人心,又或许是农夫的亲人曾经惨死在项羽的屠刀下,再或许是农夫自己也不认路,于是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羽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中,骑兵的机动性大打折扣。因此,汉军终于追上了他们。项羽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然而项羽不愧是当世最强的骑兵指挥官,就靠这二十八人,面对数千追击的汉军骑兵,竟然左冲右突,斩将刈旗,如入无人之境,再一次突围而去。

收到前线战报,韩信也只能摇摇头苦笑,自己虽然用兵如神,但遴选良种马匹、训练骑兵部队、培养优秀的骑战指挥官,需要巨大的时间和投入,需要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只怕要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的国防建设才能见效。

“追,继续追!”在请示了刘邦后,韩信命令,“我们的兵力有压倒性的优势,用唾沫都能把楚军淹死,传汉王令:获项羽首级者,赏黄金千斤,封万户侯!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汉军官兵一听,两眼放光(金光),抄家伙卯足了劲地追击项羽,很快又追上了。

项羽在滚滚的乌江边,出于尊严,拒绝了乌江亭长渡江的建议,选择了橫剑自刎,汉军骑兵争抢他的尸体,竟然闹出了几十条的人命。

开玩笑,哪个列兵砍了项羽人头,就能直接提上将,年入百万,比彩票实在!

最后,王翳拿下项羽的头,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死了。刘邦很快地平定了楚国,并安抚项羽的宗族,至于不是卧底胜似卧底的项伯,虽然刘邦没有兑现鸿门宴之前儿女亲家的承诺,但还是加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属于项氏,赐姓刘。

对于项羽没有南渡乌江,试图东山再起的决定。大才女李清照表示很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看看、大老爷么就该如此!

但是呢,杜牧表示很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政治家王安石随即@了杜牧,说你才扯,“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随即,网易、BBS、天涯、新浪的论坛吵得一塌糊涂,甚至险些酿成械斗。

咱们先不忙着说谁有道理,先把话筒递给筹备开国大典的刘邦,问一问这位亲历者的看法:

“笑话!老子当年为了保命连儿女都可以踹下马车,如果是我,肯定果断渡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尊严?锤子尊严!只有胜利者,才配谈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可以这么评价项羽: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战术天才,具备当时极为超前的军事思想,敢于将骑兵部队集中使用,擅长闪电突袭、运动穿插,并以此一次次以少胜多,战胜了数倍、甚至十数倍于己的敌人。

但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政治思想极为保守、落后的人,他明明可以占据关中、继承秦王朝的政治遗产,并凭借强悍的军事实力扫平群雄,到时候,大一统的帝国就没老刘什么事儿了。但项羽却偏偏喜欢春秋的“王道”政治,要做一个“九合诸侯”的天下共主,大开历史倒车,结果弄得兵凶四起鸡飞狗跳。

而且,不知道这哥么是不是有什么童年阴影,特别喜欢杀人、煮人,特别是对“杀降”有着深厚的造诣,这倒是和明代的常遇春臭味相投,用《亮剑》里的一句话说:“一个对自己生命都不在乎的人,对别人的生命也不会太在乎。”

刘邦是英雄,谁赞成?谁反对?

十个人里有两个赞成就不错了,而且其中一个人不排除脑壳抽筋的可能。

没颜值、人品差、素质低、农村户口,吃、喝、嫖、赌样样不差,就连刘邦的父母都看不起他。就像《亮剑》里留学德国的特种部队队长山本一木对李云龙的评价:“啊……很普通,像个农民,在中国任何一个农村都能找到,太令我失望了。”也难怪项羽直到自己抹了脖子都依旧看不起刘邦。

“艹,太丢了人,哪怕是被田荣、陈余、魏豹打败也好啊!”

不仅如此,刘邦还特别讨厌读书,曾经在儒生戴的帽子里“哗哗”地撒了泡老尿,要是孔圣人看见了,非得气活过来,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就是这么一块朽木、粪土、烂泥,却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完成了秦始皇将中国由诸侯割据的松散实体,变成大一统帝国的伟大事业,也让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拥有了很长一段相对安宁和发展的岁月。哪怕是同样看不起刘邦,在《高祖本纪》里不断讽刺刘邦的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当然司马迁同志的怨气是可以理解的嘛、可以理解的嘛)。

那么是什么?让这样一个粗俗、好色、贪财、鄙陋的人成就了如此辉煌的事业呢?原因就在于:刘邦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当小亭长刘邦进了咸阳,沉溺在秦宫的财货美人时,张良去找他,他二话不说,带着狂飙的肾上腺素、嚎叫的雄性激素、咆哮的Y染色体,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金山银山和美人堆,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两个字:天下!

因为天下,刘邦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还军霸上,约法三章,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无犯,赢得了关中千千万万的人心。

因为天下,刘邦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大贵族出身的张良,小官吏出身的萧何,强盗出身的彭越,罪犯出身的英布,底层出身的韩信、樊哙、周勃、陈平、灌婴……全都团结在了一面旗帜之下,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发努力。

譬如陈平同志,在投靠刘邦之前,是出了名的“朝三暮四”、渣男属性,跳槽和分手一样随意,可谓性情中人。可投靠刘邦之后,自此忠心不贰,不仅在楚汉之争中屡献奇谋、屡立奇功,“和平演变”了大批楚军的高级干部,更在之后和周勃一起诛灭诸吕、拥立文帝,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为是刘邦给了他奋斗的方向、给了他前进的希望,更对他言听计从,给了他一个人才最大限度的尊重与赞赏,实现了他当年“主持天下如分肉一般公平合理”的夙愿,实现了他人生的价值。所以,报效大汉,报效刘家,陈平至死不悔。至于萧何、樊哙、周勃、灌婴等都是如此,哪怕刘邦把萧何打入天牢、把樊哙装入囚车,他们也从来没有任何悔意。

而为汉朝建国立下赫赫功劳的韩信,之所以在关键的时刻,毅然决定帮助刘邦,根本就在于:如果不是刘邦从一群路人中破格重用自己,自己恐怕早就默默无闻,混吃等死,娶个富二代玩剩的过气主播空度一生,又怎么会成为无双国士、中流砥柱呢?这份恩情天高地厚。

除此之外,刘邦还有一种六亲不认、绝情绝义的狠辣,为了得到天下,儿女、老爹、老婆……他随时可以果断舍弃,不受任何感情的要挟。当然,从一个人的角度这种人渣简直猪狗不如。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天下”在刘邦心中是何等重要!

领导有理想、团队有目标、升职有希望,这也是刘邦集团能够良性发展、不断壮大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刘邦是一个悲悯、仁爱的人。

不可否认,刘邦很渣、很自私,但是在许多时刻,他却能奇迹般地表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与仁爱。

在他作为亭长押送犯人去郦山时,在犯人们纷纷逃亡时,他毫不犹豫地放掉剩下的所有人,自己揽下所有责任。

进军关中时,他严格约束部队,极少屠杀无辜,让饱受苦难的关中百姓看到了和平的曙光。

更重要的是,得到天下后,刘邦坚决执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基本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力。当萧何大兴土木为他建造气派的宫殿时,一向虚荣贪财的刘邦非但不高兴,反而勃然大怒,痛骂萧何:“房子能住就行,现在国家那么穷、百姓那么苦,你这样劳民伤财,食屎啦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相信,当刘邦转战四方时,一定看到了底层百姓“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的惨状。起初,可能刘邦造反,仅仅是为了保命、混口饭吃,要是有机会就干他一票。但长期的战火与杀戮,一步步培养了他拯救黎民、一统天下的使命感。让他从一个面对秦始皇时“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羡慕群众逐渐成长为秦帝国大一统遗产的继承人,最终“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文化水平不高,自然没法像擅长演讲与“口嗨”的美国总统那样讲出什么“自由博爱”的大道理。但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看他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正是出于悲悯和仁爱,刘邦才坚定地把“休养生息、勤俭节约”作为基本的国策,这份仁爱之心也得到了几乎统治集团全体成员的认同。开国丞相萧何、继任丞相曹参“萧规曹随”,忠实地履行这项国策。哪怕是和审食其有一腿,早就和刘邦同床异梦、各玩各的“女帝”吕雉,也终其一生贯彻刘邦的仁政,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看项羽和刘邦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上天最先垂青的应当是项羽,虽说刘邦率先入关,但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实际上是兵强马壮、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原因很简单:枪杆子里出政权。但项羽不仅一次次错失战略机遇,更重要的是,他的屠杀与残暴一次次失去人心,而刘邦的仁义一次次赢得了人心,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份仁义、这份悲悯,加上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让刘邦从一个好吃懒做江苏农民,飞腾为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人”。

此外,刘邦的仁爱更成为了一种基因和血液,许多优秀的刘氏子孙,都继承了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杀伐了一辈子、骄傲了一辈子的汉武帝刘彻,面对“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局面,毅然反躬自省,写下《轮台罪己诏》,重新与民休息。为“昭宣中兴”开了个好头。

蜀汉昭烈帝刘备,前半生四处流亡,但每到一处,刘备都能够做到爱民如子、体恤百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这份仁爱、这份理想深深地影响了蜀国的庙堂,成为了一种政治文化。因此在三国时代,魏国、吴国发生了一幕幕政变、一次次流血,动不动就是尸山血海,夷灭三族,但蜀汉直到灭亡,政治上都是相对比较团结和稳定的。

因此,如果说十个人里只有两个人认为刘邦是英雄,那么除了那位脑壳抽筋的朋友,本人也投一票。

英雄其实很简单,当你无私地帮助、拯救了一个人时,那个人就会把你视为英雄。同样的,当你无私地帮助、拯救了天下人时,你就是天下的英雄。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分时代、英雄没有大小、英雄无论长幼。

“我们需要英雄,英雄是必须的。”——圆谷英二

那么,在项羽霸王别姬、骑马砍杀时,刘邦在干什么呢?司马迁肯定是没兴趣去想的(当然司马迁同志的怨气是可以理解的嘛、可以理解的嘛)。

但刘邦肯定没有闲着,没有种草莓,也没有打Steam。

当大局已定之时,他是不是已经在拟定各级功臣的军衔、官职和爵位呢?应该没有,因为之前我们就说过,刘邦登基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韩信、英布、彭越、张耳、臧荼、吴芮等异姓王爷,其他的封赏名单别说定稿,初稿都还没有写呢。

各位应该都记得,在咸阳被项羽焚毁之前,刘邦什么都没拿走,就带走了秦朝的法律文件。这些“垃圾”,项羽肯定是不感兴趣的,但刘邦很清楚:这才是秦王朝真正无价的遗产。自秦孝公以来,秦国所有的统治智慧、治理经验、法治心血都凝聚在一简简法经、一个个小篆之中。秦朝的覆亡有很多原因,但罪不在依法治国。此时的刘邦,可能正在以“仁政”为核心,以秦朝的法律条文为基础,集合张良、萧何、陈平等智库,出台属于新王朝的法律制度。“汉承秦制”由此开始。

当然,刘邦为了安抚功臣,也做了一些修改。比如说,秦朝的彻侯是不能世袭的,但汉朝的王爷、侯爷都是世袭罔替的。这当然再后来引起了许多麻烦的问题,但现在毕竟只是小事。在刘邦眼中,真正的大事是什么呢?

只见他看了看军事地图,扫过领土占据大汉三分之二的异姓诸侯王,眼神一瞬间变得凌厉狠辣。当他转过身来,又是一副有着和善笑容的“长者”模样。

当满身是血的骑兵带着项羽的人头向刘邦报捷,刘邦走出军帐,三军振奋,山呼万岁,每一个人都知道:乱世,终结了!中国,统一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文责自负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