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汉末三国时期,该地隶属于扬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苏州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二十七位。其中,昆山市十六人,吴中区十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昆山市的十六位三国名人当中,陆氏家族的成员最多,共有十三位,分别名为陆逊、陆抗、陆绩、陆宏、陆睿、陆瑁、陆喜、陆晏、陆景、陆凯、陆讳、陆凰、陆式。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陆逊出身于汉末世家大族,于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加入东吴集团,早年担任过东曹令史、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海昌县县令、定威校尉、右部督等职。在此期间,陆逊多次率部平定辖地叛乱,展现出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孙权的高度赞赏,孙权将兄长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随东吴名将吕蒙一起参加了偷袭荆州之战,歼灭关羽部众数以万计,并因战功被晋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大军迎战刘备。在此战中,陆逊指挥若定,利用刘备连营七百里的致命缺陷,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完胜。此战过后,陆逊被晋升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封江陵侯。同年秋,陆逊又率部抵抗魏文帝曹丕派遣的三路大军,并在战斗中击败曹真、张郃、曹仁等名将,令曹丕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东吴鄱阳郡太守周鲂向曹魏大司马曹休诈降。曹休信以为真,贸然率领十万曹军进入东吴境内。陆逊运筹帷幄,率领六万东吴大军在石亭地区设伏,最终重创曹休,斩杀曹军将士数万人,从而彻底扭转了淮南战场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后的数十年间,陆逊历任上大将军、右都护、丞相等职,为东吴帝国的发展、壮大和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晚年的孙权日渐昏庸,引发政局动荡。陆逊多次上书劝谏,却遭到孙权的指责和刁难。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三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抗,字幼节,陆逊之子,东吴中后期名将。陆逊病逝后,陆抗被拜为建武校尉,统率父亲部众。在随后的数年间,陆抗历任立节中郎将、奋威将军、镇军将军、镇军大将军、大司马、荆州牧等职。陆抗先后多次与曹军和晋军爆发激战,令对手闻风丧胆,保证了东吴疆域的安全,最终于东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病逝。陆绩、陆宏、陆睿、陆瑁、陆喜、陆晏、陆景、陆凯、陆讳、陆凰、陆式等十一人均为陆氏家族成员,先后在东吴帝国任职。限于篇幅,本文仅将其姓名列出,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四至十六位昆山市籍三国名人出自著名的朱氏家族,分别名为朱桓、朱异和朱据。朱桓,字休穆,东吴早期名将,历任余姚县县长、濡须督、奋武将军、前将军、青州牧等职。朱桓最为辉煌的战绩出现在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和濡须之战中。在此期间,朱桓先后重创蜀汉皇帝刘备和曹魏名将曹仁。此后,朱桓又在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爆发的石亭之战中取得重大战果。东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据,字子范,朱桓的堂弟,东吴中期名将,历任五官中郎、侍御史、建义校尉、左将军、骠骑将军、丞相等职。东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49年),朱据因参与两宫争斗被权臣孙弘伪造诏书赐死,享年五十七岁。朱桓之子朱异是东吴中期名将,曾在东吴建兴元年(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击败曹魏名将胡遵和诸葛诞,为东兴之战的大胜奠定基础。不过,朱异的结局却非常悲惨,因与权臣孙綝不和而惨遭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吴中区的十一位三国名人当中,顾氏家族成员达到九位,分别名为顾雍、顾徽、顾悌、顾邵、顾裕、顾济、顾谭、顾承和顾荣。顾雍,字元叹,东吴早期重臣。顾雍早年师从汉末大儒蔡邕,二十岁时步入仕途,担任过合肥县、娄县、曲阿县、上虞县等四县的县长,政绩均非常出色。东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顾雍得到孙权的赏识,出任会稽郡代理太守一职。在此期间,顾雍平定境内叛乱,稳定局势,得到孙权的高度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后的数年间,顾雍历任左司马、大理、奉常、尚书令、太常、丞相等职,是东吴帝国的开国元勋,于东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病逝。顾徽、顾悌、顾邵、顾裕、顾济、顾谭、顾承和顾荣等八人先后在东吴帝国担任要职,限于篇幅,本文仅列出名单,不再赘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位吴中区三国名人名叫张温,字惠恕,东吴大臣,历任议郎、选曹尚书、太子太傅、辅义中郎将等职,曾奉命出使蜀汉恢复孙刘联盟。在此期间,张温与诸葛亮见面,深得诸葛亮赏识。不过,张温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孙权罢黜,于东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郁郁而终。第十一位吴中区三国名人名叫暨艳,字子休,曾在东吴帝国担任选曹郎、尚书等职,因遭到诬陷被罢官免职,于东吴黄武三年(公元224年)被迫自尽而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