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描述,诸葛亮是让司马懿十分忌惮的人物,即使诸葛亮去世,全军撤退他都认为这是诸葛亮对他耍的手段,根本不敢去追击。更有一个“死诸葛走生仲达”这样让人津津乐道的典籍故事,但这个部分并不是小说里面杜撰,历史上关于此事有过详细记载,对这件事也有记载:“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人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此段引自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与《汉晋春秋》。“死诸葛走生仲达”在历史上的确有过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丈原,诸葛亮病逝如此紧急又是突发的事件,对于整个蜀军来说都是重大的打击,两军交战期间,诸葛亮又是蜀军首脑,对于诸葛亮的后事,只能秘密操办。司马懿那边也无从得知此情报。在大量蜀军撤离以后,司马懿的探子才发现蜀军的异样,迅速上报司马懿,魏军才全面地追击。但是诸葛亮在死前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深知司马懿的小心谨慎,姜维所率领的后军,对着追击的魏军就是一通虚张声势,要进行反击的阵仗,司马懿这边认为是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直接撤军退回。从此一句“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就在民间流传开来。魏军占领了全部蜀军营地后,司马懿亲自去勘察诸葛亮做事的地方。用一句天下奇才来夸赞对手诸葛亮。“死诸葛走生仲达”对司马懿的贬义极其大,在晋书里面所阐述的是司马懿全力追击了蜀军很远!

五丈的蜀军营寨被搜出了大量蜀军撤退没来得及带走的物件,还有军粮。即使是现场这样的情况,司马懿仍旧坚持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懿追击蜀军一直追到了褒口,就在司马懿蓄势待发,准备攻取汉中的时候,魏国皇帝传来诏书,让司马懿班师回朝。都打到这了,魏国为什么要撤军?辽东公孙渊,也就是魏国的后方,由于辽东势力扩张得很快,魏明帝派去剿灭其的军队又严重受挫,相对比而言,还是先整顿好自家后方,另一方面魏明帝也没有做好完全攻击汉中的准备。而司马懿更怕诸葛亮的埋伏,因为张郃也是被诸葛亮设伏而死。所以司马懿也就顺理成章得撤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晋书》里司马懿行为的记载,有很多人表示质疑和不服,司马懿是晋朝的缔造者,处处维护还不断吹捧,司马懿被塑造成了神话。也有人认为,之所以司马懿对战诸葛亮总是缩手缩脚,是因为司马懿不想蜀国过早灭亡,司马懿是魏国的头号征战人物,曹魏几代人对司马懿几乎是不信任的,有了诸葛亮的蜀国,才能显示出自己对曹魏的重要性也能固定自己的地位,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评判司马懿有些偏颇,司马懿不主动与诸葛亮对决,也不能说是完全的私欲,从战术层面讲的话,这样更符合司马懿谨小慎微的人物性格。

诸葛亮三次出兵北伐,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粮食供应,一生北伐的失利的因素几乎就是因为军粮跟不上,司马懿深知蜀军的劣势,拖住时间就是胜利,并不是怯战诸葛亮,这是一个成熟三军统帅的表现。在得知蜀军的统帅去世,全力追击蜀军之时,被魏明帝召回平乱,所以没有继续追赶,这么来说《晋书》所描述的又没有太大误差。历史就是让人揣摩的,至于司马懿也是天命所归。至于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人的评判也是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