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自开园以来,参观游客络绎不绝,很多年轻游客着汉服穿梭于遗址公园内。据悉, 4月23日,将有一群特殊的游客,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他们是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中众多火锅企业的负责人,比如海底捞、刘一手、德庄、朝天门等各省的火锅品牌。

数十名火锅业大咖齐聚江西南昌,他们此行,不仅仅是为了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更是来探秘21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火锅文化。

从贵族享用到大众潮品 火锅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00多年前的海昏侯时期,精美的火锅食具、一人一桌一口锅的分餐制(分案而食)、繁复的汉代用餐礼仪等等,更多地体现着贵族式的文化和审美。

对于火锅,大多数人会想到是元朝的产物,是由擅长吃牛羊内的蒙古人带进来的。事实并非如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火锅不难发现,火锅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甚至更远久的时代。随着铜器和铁器的发明,煮食用的器皿从陶制向铜制改革,样子也更接近我们现在的锅。海昏侯墓发掘出土的一个火锅形态的青铜器——青铜温鼎,已被考古学家初步认定为是距今有2100多年历史的青铜火锅。

它有三足支撑,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无论是纹饰或者结构,都异常精美,它的发掘,最能体现海昏侯做为皇室贵胄豪华的宴饮排场。这还是个实用型火锅,刚发掘时,有被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里面还有板栗等残留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海昏侯墓中,和这口青铜火锅相伴的,还有古人吃火锅的另一项重要食具——染炉。染炉,是一个吃火锅时的专用蘸料器皿,宴饮时不仅一人一案、而且一人一套染炉;用炭火温热染杯中的调料,将肉食染味后再食用。染炉的存在,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风雅的饮食生活文化。

到了三国时代,曹丕在铜炉内嵌入隔板,发明了“五熟釜”,也就是最早的“九宫格火锅”。到了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白居易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句。等到几百年后的宋朝,火锅已经成为民间非常流行的饮食了。说到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元朝,传说成吉思汗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改煮为涮,把牛羊肉切成小片涮着吃,大家发现这种吃法不但节省了时间,味道比煮也更加鲜嫩爽口。后来,清朝“网红皇帝”乾隆爷更是火锅的忠实粉丝,他六下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非但如此,他退休后还在宫中大摆“千叟宴”,请了30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算上其他应邀品尝者共达5000余人,用了1550多个火锅,这应该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吧。

发展到今天,火锅在各地域已经形成了许多特色火锅。口味上,有清汤、香辣、牛油、麻辣、粥底等等,食材上更是包罗万象,堪称没有什么不可以“涮”。

实际上,从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青铜火锅文物就可以看出,早在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吃火锅了!江西美食在中国美食地图上,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