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涉猎到“养猪”这个行业了。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像最早入局的网易,宣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化管理养猪;阿里巴巴、京东、华为都先后都高调进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赋能生猪养殖价值链;还有万科、碧桂园、恒大地产公司则通过收购股份、投资建养殖场养猪。

那么代表了中国科技巨头的三家公司的养猪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网易

网易直接进入生猪养殖业时,通过无菌、封闭化管理,改变猪新陈代谢、皮质醇水平,提升猪肉品质。 运营中会提供定制的猪粮配方,在早中晚不同时段给猪播放专属音乐,再结合电商平台、线下零售渠道实现闭环。 目前网易出产的猪肉已经面世,还命名为“味央”猪肉。

京东

京东则利用神农大脑 AI、结合物联网设备 IoT、3D 摄像头、巡检和饲喂机器人在内的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还会用猪脸识别备注每头猪信息,将日常监测信息实时回传至神农大脑 AI 平台,控制饲养节奏。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底层技术与京东类似,针对不同生猪养殖方式采取不同识别方式,一猪一栏采用猪栏对应,建立唯一 ID,群养模式下采用类似 QR 码的刺青编码。经过视频图像技术分析后,把生猪日常数据传入阿里云ET大脑进行分析和检测,并做出决策预警。

为什么选择养猪?

中国是猪肉的主要消费国,也有最大的猪肉养殖业,产量占全球猪肉产业的近一半。养猪行业是社会中重要的民生行业,猪肉是家家户户的刚需,因此它的价格对于百姓能不能吃到肉至关重要。

近年来猪的健康似乎也成了棘手问题,因此很多商家为了牟利,通过速成养猪的方式,用各种诸如瘦肉精、注水肉的方式赚取更多的利润,但这也说明了养猪行业的难题,因为一头猪通过精细化育肥过程需要很大的成本,但养殖户的回报并不会上涨多少。因此怎样才能做到成本等于安全,成为近年来养殖业的矛盾。

同时,根据互联网上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的猪肉消费量约为5400万吨,预计每年的缺口将达到8-10百万吨。一百万吨的冷冻猪肉储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缺口。特别是在非洲猪瘟流行期间,猪肉供应短缺更加明显。

这对于消费者的直接影响是猪肉价格继续上涨。虽然国家从政策方面鼓励生猪养殖,加大包括养殖基础设施、贷款贴息、保险、补助补贴等方面的扶持,但怎样才能做到成本等于安全,成为近年来养殖业的矛盾。

目前农业顺应国家大战略基调,同时单位产值、毛利率比较高。生猪养殖又是近两年的热门,巨头涌向生猪养殖在情理之中。实际上,不仅是大型养殖场在引发的数字浪潮,将来的传统的养殖业将更加智能化,而其中的数据将会是关键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巨头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提高养猪效率,降低养殖风险。

虽然猪的外形五大三粗,但实际上猪的体质比较敏感,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它们可能由于供水和生活环境的微小变化而生病。因此需要人工检查和干预,特别是在育种环节费时费力,而且工作人员的水平会直接影响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其次,打造绿色健康平台,有利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并且降低运营成本。

科技巨头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传统农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农业,有利于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而且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对于大型的养殖场,劳动力成本巨大,并且成本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来降低。

最后,完善“互联网+”生态圈,也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深入上游养殖行业,在农村电商兴起的当下,是互联网巨头打造从新技术、新零售到物流、金融的农村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领域以科技为生态农业赋能,颠覆传统农业,助力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其他新兴的数字技术也会带来冲击,例如: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监控猪的饲料,饮水,运动等状况;自动化技术, 实现全天候工作,以检查养猪场的安全性和生产水平;传感器技术,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湿度等信息;物联网技术,实现连接所有设备及传输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此外还有3D打印,AR / VR等技术外。

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看来,随着科技巨头进入养猪行业后,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变革,大众印象中脏乱差的养殖业也将迎来一场转型升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众在购买猪肉时,就能知道猪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