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统计显示,今年直达资金总量为2.8万亿元,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2.6万亿元,其中超过2.2万亿元已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充分显示快速、直接的特点。与去年直达资金全部为增量资金不同,今年主要为存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是指收入已经发生、尚未安排预算,或者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的财政资金。多年来,财政资金闲置,支出不及时现象一直存在,影响了使用效益。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避免了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有助于迅速发挥资金效益、惠企利民。资金直达市县基层,也意味着截留、挪用被挤出空间。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宏观调控创新。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就是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审批分配改为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直接分配到基层或者项目单位。今年直达资金范围包括,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提供财力来源;一些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基本民生保障资金,确保各项民生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如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保障惠企利民资金精准用于受益对象。作为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去年实施财政资金直达,对市县基层减税降费保民生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今年直达资金机制常态化,重点覆盖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领域,对于持续深度惠企利民具有重要作用。

直达资金并非“一达了之”。直达资金如何加强管理,真正惠企利民,一直是个焦点。直达资金在加快执行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突出直达资金使用重点,着眼促进经济稳中加固,激发生产端和消费端内生动力。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资金直达哪里,监管就要跟到哪里,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保证直达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尤为重要。应强化部门协同,发挥好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监管、人民银行的资金拨付监管、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督、使用部门的业务指导监控作用,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好政策产生好效果。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非常之举到常态化机制,财政资金下达方式的改革创新,是政府管好钱袋子、花好每分钱的直接体现。“十四五”新开局,各领域建设发展需求资金大,原本紧张的财政收支压力会更加凸显。完善资金分配使用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确保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让财政资金直达民生、直抵民心,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金羊网 文/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