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持续发酵。

随着各级监管部门发声,昨天下午,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数据显示,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综上所述,特斯拉给出结论,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特斯拉方面还表示,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那么,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能否据此判定事故责任呢?

汽车评论员李国安认为,虽然在事故发生前,女车主曾以100多公里的时速驾驶,期间也有40次刹车甚至刹停,但最后一次刹车是否有效,特斯拉并没有解释清楚,因此其公布的数据有避重就轻之嫌。

昨天深夜,特斯拉再度发布声明称,将毫无保留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深入调查,开诚布公接受社会监督,特斯拉愿在客户同意、政府制定或监督的情况下,三方共同见证,在全国范围内任意有资质的权威结构进行检测。

李国安认为,针对此事,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仅停留在维权事件本身层面。目前市场上,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使用了最新的一些刹车助力系统,也发生了一系列事故,但是这些事故目前都是"鉴定无门"的状态。因此,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应提升业务能力,加快对新型事物的研究,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而不是任由汽车品牌和消费者互相扯皮。

目前,对于事故认定还有待相关部门及第三方机构的进一步调查。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全永远是汽车产品的核心要素。未来,建议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不同数据类型,修订、补充 不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需的法规及标准,并通过采用 多中心化数据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