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陈廷敬这个角色扮演得十分出彩,康熙皇帝对他很宠信,而且是打心眼里对这位汉臣十分尊敬。陈廷敬死后,康熙悲痛万分,下令让皇子扶棺进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中,规定了父母死后,在出殡时儿子必须扶棺,这是封建礼法对孝道的一种诠释。就是到了现在,也一直沿袭这个习俗。如果康熙让皇子扶陈廷敬棺椁入村并下葬,那扶棺皇子岂不是就成了陈廷敬的儿子了吗?

显然,康熙让皇子扶棺进村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并不是说陈廷敬没有这个资格,只不过封建礼法高于皇权,就是康熙皇帝也不会做出有悖于礼法的事情。那么历史上,陈廷敬去世后,康熙又给予了他什么荣誉呢?有清一代皇子扶棺是否真的发生过?

清代的大臣死后,一般都享有追封、赐谥、祭葬等荣誉。按照清代的规制,凡侍郎以上二品大员去世,皇帝照例要有所表示,如果不是皇帝宠信之人,一般情况下,会按照惯例追封一级。比如侍郎追赠尚书衔,尚书追赠太子太保衔,大学士追赠太保、太傅衔。

同样按照制度,二品大员都享有赐谥的权利,如果是翰林院出身者,即由内阁提请,选定四到六个以“文”开头的谥号,由皇帝钦定,若是位高权重,且深受皇帝宠信者,则有机会获赐“文正”、“文忠”一类的高级别谥号。

在赐祭方面,同样也要根据生前职位以及皇帝的宠信程度,大学士去世后,按例要赐银二千两到三千两,如果是生前功劳大,那么皇帝也会亲自到府上亲祭,或是派遣皇子、亲王、王公大臣祭酒。

但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皇帝亲祭还是派遣王公大臣祭酒,都局限于京城的府邸,而不会到去世者的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的大臣,尤其是汉大臣,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生前在京任官时,都有皇帝赐予的府邸。去世后,朝廷为他们举行葬礼,这个葬礼更多是场面上的,要按照朝廷的法度进行。

之后,大臣的棺椁要运回老家安葬,是谓落叶归根,不管生前职务多高,受宠程度如何,死后都要归葬故,没有葬在京城的先例。

陈廷敬是山西阳城县中道庄人(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他生前的最高职务是大学士,属于文官的最高品级。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在京城病逝,终年74岁。

陈廷敬的官方葬礼在京城举行,康熙帝下令赐银二千两治丧,赐谥“文贞”。不过康熙皇帝并没有亲临陈府,这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无关系。康熙派了皇三子胤祉率侍卫祭酒,并令各部院大臣前往吊祭。

陈廷敬京城的葬礼举行完毕后,康熙又派人护丧归里。当年的十月,陈廷敬的棺椁到达阳城县中道庄。注意,康熙皇帝只是派人护送陈廷敬灵柩归里,史料中并没有说明是谁,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派遣大内侍卫,不会是朝廷重臣,更不会是皇子。

陈廷敬是在十月中旬下葬的,出殡的时候,康熙帝又为他做了一首悼诗,诗曰:

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容。

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

朝思葵衷励,国典玉衡平。

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

很显然,《康熙王朝》中所谓的派皇子扶棺进村的说法,并不可信,只不过是影视作品的渲染而已。

不过,在史料中也是有人享受过扶棺待遇的,而且不是皇子扶棺,而是皇帝扶棺。这个人在清代历史上的名气远远不及陈廷敬,他也是汉臣,名字叫杜受田。

了解清代历史的读者,对这个人应该也不陌生。杜受田是道光晚年一位举足轻重的幕后军师,他是咸丰皇帝的老师。

在道光晚年咸丰与奕的争储中,杜受田屡出“奇计”,帮助咸丰战胜了恭亲王奕,赢得了皇位。因此,杜受田在咸丰登基后受到重用,咸丰帝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这个杜受田谋略不错,是个理论家,但实践能力一般,不善于治国行政。

咸丰元年,杜受田以钦差大臣身份在山东赈灾,并于当年七月九日病逝任所。杜受田的死对于咸丰的打击很大,灵柩抵京后,咸丰帝亲往杜宅祭奠,扶棺痛哭,赏银五千两治丧,追赠杜受田为太师,赐谥“文正”。

杜受田在京的葬礼完毕后,灵柩启程归里山东老家安葬。启程之日,咸丰帝赐祭一坛。并有恭亲王主持送行仪式,奕及各部院大臣目送杜受田灵柩出城,咸丰派出散秩大臣承志前随性,赐予金镐、玉锹。

金镐、玉锹是有含义的,咸丰的意思是在恩师归葬故里的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凡碍灵柩前进之物一律铲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杜受田是清代历史上死后哀荣最高者,但即便如此,咸丰帝也不过是扶棺痛哭,在杜受田归葬故里之时,派出的也不过是个正二品的散秩大臣,这和皇子扶棺进村比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