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研学术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荣誉头衔,其背后代表的不仅是薪资待遇的变化,而且还是大家对其所作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所以,可以说几乎所有科研学术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个头衔,只是因为竞争实在太大,所以每一次院士增选,当选院士的并不多。也正因为如此,院士的含金量才得以维持。

“茅台院士”备受争议

王莉,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在今年的院士增选中,贵州省科协将其作为院士增选候选人上报,而随着相关信息的公布短时间内引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的争议点在于究竟哪些人才有获评院士的资格。舆论大部分的声音并不支持“酒院士”、“烟院士”。虽然大家承认这里面也会涉及到一些核心技术,但是与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来看,所谓的“烟酒院士”与那些献身于高精尖领域的科学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然如果茅台能评院士,那么豆瓣酱、醋、辣椒等相关的知名企业总工程师是否也能获评院士呢?

所以,当时大家针对王莉被贵州省科协推荐为候选人,意见很大,甚至猜测是否是因为茅台为当地贡献了更多的税收,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才争取到的名额。

工程院公布名单,她落选了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总共有577名有效候选人。

在公布的名单中,我们发现并没有看到王莉的影子,这也说明她并没有通过审核成为一名有效候选人。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既是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虽然大家大概率能猜测王莉不能顺利当选院士,但是没想到在确定有效候选人名额时她就被剔除出去。

毕竟即便成为有效候选人,最终能够当选院士的也只有一小部分。

比如上一次增选,也就是2019年,成为有效候选人的有531位,但是最终当选的只有75位。

再比如2017年,有效候选人533位,但最终当选的只有67位。

由此可见淘汰率真的蛮高的,竞争相当激烈,以此来保证院士头衔的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最开始我以为王莉会在接下来的环节“体面”地被淘汰,但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还是感觉有些意外。

院士应向高精尖领域、卡脖子领域倾斜

在笔者看来,院士评选对于科研学术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活动。如果当选,会让大家更有动力,也算是对大家常年辛苦付出的回报。

那么在评选过程中,不妨向那些高精尖领域以及卡脖子领域倾斜。

比如我们的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等等,这些与将来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让我们受制于人,处于被动的局面。

那么不妨通过院士激励的方式,让相关领域的人才获得更多机会,得到更多重视,从而激励大家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地开展科研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和国外技术封锁。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