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于4月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火星车名称。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将正式发布,并公布2021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为奖励对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中国航天基金会将颁发“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说,探月、高分、北斗等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已经圆满收官,航天事业开启新征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制定航天发展规划,继续实施重点科技项目。

不久前,我国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已经实现了火星环绕探测,今年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探测。后续我国还将继续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巡视以及重型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去年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向更远的太空探索行进。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15秒,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实施发射,在飞行2177秒后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器箭分离正常,探测器太阳翼展开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受天体运行规律约束,火星探测窗口每26个月一次,且窗口期较短。天问一号成功踏上奔火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的具体时间,早在几年前就已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研团队研究锁定,并实现在预定窗口如期顺利发射。

天问一号探测器将飞行大约6.5个月抵达火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机动,在乌托邦平原南部区域实施软着陆。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为工程总体单位。天问一号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从而拉开我国行星探测帷幕。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对研究地球的“过去”和“未来”具有重要比较意义。国际火星探测已取得了丰富成果,发现了有水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证据,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中国航天不会做缺席者,也不会是独行人。今年迎来了多国齐聚火星发射窗口,共同奔赴火星,开启深空探测的新高潮。我国火星探测作为开放性的科学探索平台,与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推进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 | 综合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公众号、北京日报、人民日报

今年适逢建党100周年,中国科协决定2021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党领导下的中国科学家”主题展览,讲述20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科学大观园》编辑部为此设立了“红色科学路”专栏,每周为读者推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在为展览做宣传的同时,也将有限的线下展览空间无法呈现出的内容在线上进行展示。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