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在建党百年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教育为抓手,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4月22日上午,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共赴新华社历史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过程中,新华社讲解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新华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历程,追忆了新华社历任负责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讲述了革命烈士的崇高事迹。馆内陈列的六百余张照片,记录了新华社近九十年的奋斗征途,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

师生们认真听取讲解,瞻仰新闻先辈,参观馆内的各类史料及文物,并积极地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讲解员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将红中社更名为新华社。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不断巩固强化“喉舌”“耳目”职能,发挥好“消息总汇”作用,在海内外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经过此次参观与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良多。作为国家老牌新闻通讯社,新华社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履行着为国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由毛泽东同志亲手书写的“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八个大字,至今仍悬挂在新华社历史陈列馆的大厅之中,激励和鼓舞着新一代新闻人继续前进,传承红色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做与时代同行、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感悟和体会

方增泉(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时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北师大新闻传播学科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优良传统,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要目标,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流新闻人才,加强传播学前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周敏(新闻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因为工作原因去过新华社很多次,但今日是第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新华社历史陈列馆的大门。此次活动不仅仅让我看到了当年中国新闻史课本提及的宝贵的历史资料,名家名篇真迹,还让我看到了在新华社的带领下,新华社几十年来报道了一大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回忆杀”。从新华社在抗战日期用过的收报机到5G时代新华社融媒体报道平台的搭建,我们看到国家级通讯社一路的成长不仅仅是通讯设备,播报形式的日新月异,更是背后新闻理念的发展与进步。

姜申(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今天来到新华社参观,看到很多新闻前辈默默付出的身影,特别感动!作为一名新闻教师,很多前辈的经验和观点至今仍然活跃在课堂教学以及教材之中。今天能一睹这些前辈们用过的打字机、电报机、照相机、工作证,还有他们的照片,就觉得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了!愿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永远发光!

李亚慧:

今天第一次来到了新华社历史馆参观,感慨颇多。看到了很多自己在别的嘴里或者是课本上了解到的东西,毛主席的题词、周总理的批注以及那个年代的记者证等等,都让我印象深刻。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也跟着体验了新华社发展的一路,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风华,为了人民、为了真相、为了社会而不断发展的新闻报社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许瑞:

今日京城下着小雨,天气有些微冷。但是来到了新华社的陈列馆之后,我却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热血在身体里逐渐滚烫。中国如今的和平繁荣是建立在革命先烈牺牲和奋斗的基础上的。在几十年的峥嵘岁月里,中华人民解放军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正面战场,而作为国家喉舌的新华社则是我们在“话语战场”上的中流砥柱。看着先辈们曾使用过的老物件,我想,作为一个新传学子,一定要为构建新时代的中国声音而奋斗!

张辉昀:

这次活动中,我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和各种各样的实物展览了解了新华社的历史与发展。作为党最早的新闻机构,新华社诞生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创业的艰辛;如今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新华社仍然秉持着专业的新闻精神和崇高的新闻信念,不断为新闻事业奋斗,让我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们的敬业与热忱。

刘清渭:

新华社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革命斗争精神,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又发挥着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样一个极具新中国革命精神和现代理念的地方,我受到了深深的鼓舞。穿过新华社历史陈列馆,长长的回廊里静静地陈列着新华社的记忆一张张老旧泛黄的报纸,一幅幅记录下历史瞬间的黑白照片,让我们感受到新华社近九十年来,为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努力的坚定革命斗争和伟大理想。作为新时期的新传学子,我深深感到了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迫切,这次的参观也让我再次加强了对党的崇敬和对新闻工作事业的向往。

秦月:

本次新华社参观经历令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华社无论在任何时期都保持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保持自身的党性和纯洁度,将毛主席所提出的“不尚空想”、“多谈”的期望贯彻落实。同时,也一直不落时代的脚步,更新做新闻的观念和思想,始终具有全球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也是我们日后从事新闻事业所应该具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 | 杨雅云

图片 | 黄小宇

编辑 | 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