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爸妈快来看

有人说,教育孩子的路人最不应该、最怕偷懒的就是家长,实际上仔细斟酌并非全无道理,家长是孩子成长里的模仿榜样、同时也是生活中影响力极大的血缘至亲,在优质的教育里很多家长口口声声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这些家长可能一开始就没有弄懂孩子的起跑线是什么?

是学习成绩?是良好习惯?是懂事听话?还是除了学习之外的看书阅读?

不,这些都不是优质教育里的“起跑线”,学习成绩、良好习惯、懂事听话和看书阅读,都是孩子一路成长里所收获的个人能力,所谓的“起跑线”就像是基础一样,它不断地为日后的成就灌输能量、促使更多更好的才华出现。

那么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应该是什么?

实际上孩子真正的起跑线,能影响他一生成就与否的推动力量就是家长的态度,每一位小baby的出生都如同一张白纸一样,他们都生长在同一个星球、享受着同样的时间以及一年有四季,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所生长的环境、和生养者的父母不同,父母之教育既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就足以可见孩子成长路上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态度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父母一生为孩子拼搏一“啃”就是后半辈子,有些父母生而不养苦了孩子、也让孩子一生卑微于己心,也有些父母宠溺有加培养出社会败类还浑然不知,直接地说父母给孩子提供的不仅仅只是吃喝穿戴、风雨不侵的庇佑,还有如“十年磨一剑”的生活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学习成绩好包括习惯、顺从懂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影响生活的力量也是孩子对待成长的态度-独立。

而关于很多孩子的独立教育,经常听到“勤快的孩子背后需要一个懒家长”,虽然家长懒了、孩子可以得到实践体验的机会,但是懒不代表父母自此就不管孩子了,我们可以环顾身边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而“懒”起来的家长有多少成功了?

是不是不提醒孩子关电视他们一看就是一天?不提醒孩子放下手机能逼到他们翻箱倒柜找充电器?前些天,朋友小蜜告诉我:“我家可儿昨天在一堆一样白色的充电器里,找到了她玩的那款手机数据线并成功充上电接着玩”,要知道小蜜家的可儿只是一个刚满3周岁的小孩子。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具挑战能力,但他们的挑战能力也往往用在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放手反而会让他们在逆境中更加迷恋,所以父母放手促进孩子独立的教育不适合任意教育环节,有些教育环节家长一定不能偷懒、更不要嫌麻烦。

比如以下几种麻烦:

1、 嫌吵就给孩子玩手机看电视

看电视、玩手机,几乎是所有家长忧心孩子“变差”的成长陋习,但孩子沉迷手机、电视真的只是他们的错吗?不,很多时候都和家长的某些行为有着紧密的关系,有些家长为了图省事嫌孩子吵会把手机丢给孩子,或者让孩子独自坐在一旁看些动画片。

不管这份给予是家长图省事、嫌孩子吵,还是家长真的有要紧的事要去完成,但是在孩子看来就是“爸爸妈妈让我这么做的”,每一个闹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原因影响着,如果家长嫌孩子吵就丢给孩子手机,或让他们自己去看电视,在手机电视的吸引下尽管孩子会安静下来,但孩子闹腾的真正缘由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给了孩子为了玩手机看电视的闹腾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照顾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克服嫌孩子吵就给玩手机、看电视的准许机会,也可以避免孩子长久沉迷手机电视缺乏社交和沟通能力而性格内向,在孩子闹腾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可用“让我猜猜你为什么闹腾”的话题勾起孩子的分享欲望,又或者分给孩子多一些陪伴,用陪伴去化解孩子的寂寞和烦躁。

2、嫌慢就帮孩子快速做好某件事

孩子的成长和做事节奏始终跟不上成年的步伐,但绝大多数家长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总是在身后不断地催促孩子、甚至光明正大地嫌弃孩子慢如蜗牛,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事太慢的时候还心急火燎地帮助孩子完成,比如嫌孩子吃饭慢喂他们吃、结果从餐桌转移到客厅卧室满屋跑。

又或者嫌孩子穿衣穿鞋、洗脸刷牙都整不好,直接上手帮助孩子把这些事情都完善的很好,在一切看起来很妥当无恙的时候实际孩子已经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吃饭的时候不愿意动手等着家长去喂,穿衣穿鞋、甚至洗脸刷牙都磨磨蹭蹭地等着家长来替代。

当孩子做事情很慢的时候家长可从细节的进步去鼓励孩子,如“这件事情上,你在某某细节上做的很好,下次要加油继续努力哦”,多发现孩子的细节你会发现孩子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反而在细节鼓励里更容易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和上进心。

3、嫌哭就想尽办法满足、哄孩子

哭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表达方式,但哭却是他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尤其是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准没好事,抛开需求性哭闹多数情况都是威胁里的一种底线挑战,有些家长嫌孩子哭闹会影响不好而想尽办法满足、哄孩子开心,但一昧地迁就会得来什么呢?

曾经有这样一位爸爸,他非常宠爱自己的女儿,每次女儿嘟囔着嘴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孩子说“是爸爸不好,爸爸错了,你打我一下就好了”,女儿伸手打爸爸一下之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这个女孩后来每次不开心的时候都要打爸爸一下,在外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要动手打别人,这样的性格也让女孩在与人社交上被很多小朋友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哭是孩子的情绪宣泄口,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家长尽可能地不要阻止,如果担心孩子哭时无人理会心理受伤,可以过去把孩子搂在怀里、抱着孩子什么也不用说,也可以等孩子哭完之后再说“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抛出关心的话题去和孩子聊,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主动和你分享沟通,那么你在嫌孩子哭闹的问题上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