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站在特斯拉车顶维权一事持续引发热议。南都记者注意到,车主与特斯拉的矛盾之一聚焦在数据上:车主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半个小时内完整行车数据,而特斯拉一度拒绝,直到4月21日深夜才松口答应。

“数据是还原真相的基础信息载体和重要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告诉南都记者,在所有数据都由特斯拉掌控的情况下,举证责任应该倒置给特斯拉。

也有专家认为,行车记录数据是由制造商运维的系统,在消费者参与下被记录下来的,应该属于特斯拉控制,但数据是在用户参与下形成的,个人有权访问、复制有关自己的个人数据。

特斯拉:从决不妥协到全力配合

4月19日,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一名女子身穿“刹车失灵”T恤,站上车顶维权,大喊“刹车失灵”,后被上海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随后,当事人和特斯拉多次喊话表露态度。在中央政法委官方账号发文要求特斯拉“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后,特斯拉的态度180度转变,称尊重并坚定服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决定,成立专门处理小组,努力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尽全力满足车主诉求。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事引起多方关注。4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督促指导地方依法处理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中消协也回应高度关注。

21日晚,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提供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几小时后,特斯拉回应称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本人。

行车数据权属归谁?车主还是特斯拉?

那么,特斯拉交出行车数据是否涉及数据权属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特斯拉维权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数据法治问题。“没有数据,就没有真相。不评价算法,就不知道是非。”

在他看来,本次维权事件的处理涉及三组数据及其关系:1)特斯拉车辆部件及运行的数据及其关系;2)特斯拉车辆运行过程中与司机操作行为的数据及其关系;3)特斯拉车辆运行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数据及其关系。

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认为,按照他的数据生产理论,行车记录的数据是由制造商运维的系统,在消费者参与下被记录下来,应该属于特斯拉控制,但数据是在用户参与下形成的,是关于消费者个人的,依据民法典,个人有权访问、复制有关自己的个人数据。

亦有律师提出,虽然行车路线涉及隐私,但数据也涉及多方主体,所以至少不是用户天然所有。他表示,如果双方没有签署有关数据权属的合同,企业是否有提供行车数据的义务仍是未知数。但如果进入诉讼程序,特斯拉有义务向法院提供证据配合调查。

如何更好维护车主的利益,数据立法需要跟上吗?

南都记者注意到,新华社在评论此事时引用了网友的说法——“特斯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这是有问题的。”时建中也认为特斯拉存在上述嫌疑。他告诉南都记者,在事故发生或者出现纠纷后,需要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借助数据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鉴定,以得出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的结论。

不掌握完整行车数据,事故的真相就难以还原,消费者维权更加举步维艰。他强调,诸如特斯拉这样的智能车辆,数据是还原真相的基础信息载体和重要证据。在所有数据都由特斯拉掌控的情况下,举证责任应该倒置给特斯拉,把举证责任分配给消费者是“不公平、不正义”的。

对于消费者担心的维权问题,高富平认为在现行法框架下可以解决。一旦行车记录需要作为证据,那么在诉讼中,法院完全可以依据程序法要求特斯拉提供相关数据,甚至在市场监管部门介入的情形下,亦可以要求厂商提供。

因此,“我们不应以个人信息保护来实现证据法的目的。智能汽车维权中数据提供问题还未到要通过立法解决的地步。”高富平说。

时建中则认为,“本案暴露出数据法律制度严重滞后的问题,”他对南都记者表示,如何更好维护车主的利益,需要回归到制度设计上来。本次维权事件再次倒逼着数据法治的三大支柱制度,即数据权属、数据行为规则以及数据责任界定的完善。

采写:实习生 郭天琪 南都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