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在医学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困扰人类已久的遗传病、癌症、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不仅如此,在人类素质增强方面也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技术效果甚至可以说是一劳永逸。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导致新的遗传疾病、破坏人类基因多样性、生命被商业化等一系列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因编辑技术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在基因组水平上编辑基因序列或者单个核苷酸的生物学技术。

在某种意义上,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点编辑人类的基因组、基因序列或者核苷酸,进而对人类致命基因进行修饰、编辑或者纠正,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殖细胞,以便对人类生殖基因进行人为的技术修改,经过人工修饰的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两点。

  • 基因治疗

首先,基因编辑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治疗人类疾病。在基因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目标细胞基因组中导入自身或者外源基因,通过对原基因进行编辑,优化其基因结构,实现其正常功能,达到利用遗传物质进行疾病防治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阶段,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胚胎基因編辑中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基于此,部分科学家试图将该技术应用于人类缺陷基因的纠正,用来防止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指的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人类目前已经知道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经超过6600种,而且每年增速保持在10-20种,例如白化病、血友病等死亡率较高的遗传疾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在新出生儿中,存在出生缺陷的儿为6%左右,因此,对于遗传疾病患者而言,基因工程的基因编辑技术无疑是防治疾病的重要途径。

  • 基因增强

再者,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基因增强,赋予人类新的特质。人类进行基因增强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医疗方面,二是非医疗方面。

在医疗方面,人类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外源基因植入人类自身或者对人类自身基因进行修改,以达到拥有对高致病性病毒免疫的能力。

如,人类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HIV病毒转移到人类基因组,从而赋予人类抵抗HIV病毒的能力。

在非医疗目标方面,通过基因转移可以改变人类的某些特质,例如身高、智力等等。例如,可以将马的速度基因转移到人的基因中,赋予人类更快的奔跑能力。

如果人类基因增强技术成熟,则人类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来决定下一代,将不良基因剔除,插入具有特殊能力的合成基因或者外源基因,通过遗传特性的人为选择,使其后代的综合能力迅速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既然基因编辑可以造福人类,但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伦理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先来谈一下基因编辑有哪些技术风险。

  • 脱靶效应

脱靶效应是指在利用切割酶对靶向基因组进行切割,然后对靶向基因实现敲除或敲入新的基因,由于切割酶是依靠DNA碱基序列来识别靶向基因,而DNA其他位置的碱基序列有可能与靶向基因存在随机相似性,如果识别错误,会将新的基因敲入基因组的其他位置,导致基因编辑失败。

脱靶效应会打破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固有平衡,有可能出现基因突变、诱发原癌基因等重大问题。

在人类胚胎基因层面进行基因编辑,脱靶效应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并且会随着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对后代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潜力巨大,但是,该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技术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作为人类生命的密码,遗传物质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关联性,任何人为的修改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中,脱靶效应只要出现,就会对人类及后代造成巨大的不可预估风险

  • 镶嵌现象

由于胚胎细胞会不断分裂的特殊性,被修饰细胞的数量将难以控制。在进行基因修饰时,被修饰基因产生变化之前细胞可能就开始分裂,导致胚胎中只有部分细胞得到了修饰,这就产生了镶嵌现象。

一般来说,未经过胚胎基因编辑的婴儿只有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两种基因型;而由于镶嵌现象形成的婴儿,将可能拥有三四种或更多种的基因型。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产生的基因表达不确定,对婴儿本身的影响无法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谁拥有选择被编辑的权力?

在进行胚胎基因编辑的时候,有一个灵魂问题,那就是胚胎到底是不是人?

如果说胚胎不是人,那从事实上来讲,胚胎确实拥有持续发育成人的潜能,是潜在的生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从胚胎阶段发育而来。

但如果说胚胎是人,那他就拥有作为一个人来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然而在进行胚胎基因编辑时,胚胎作为具有发育潜能的人是无法对其命运的发展做出选择的,那父母是否有权力替孩子决定未来的生命性状?

有一点很重要:这种生命性状一旦决定,便永远无法改变

在迈克尔桑德尔的《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一书中说到过这么一个事例:一对失聪的女性同性恋伴侣決定生育一个孩子,而且两个人将失聪作为一种双方认同,并以此为傲。因此,他们认为孩子也应该是聋人。
在她们的观念里,认为耳聋是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一种需要治疗的残疾;因此她们找到一家五代都有聋人的精子捐者,成功生下了一名天生失聪的婴儿。

当他们的故事被曝光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很多人都来批评他们蓄意将残疾加在自己孩子身上。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这对情侣并没有利用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对胚胎遗传基因进行人工修饰,但是其行为反映出的问题与利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修饰所面临的权利问题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必须严肃地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即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之前,父母和医生就可以替未来的孩子行使改变自己基因的权利吗?

  • 歧视问题

经过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的胚胎产生的基因改造人,在诞生的一开始就拥有自然人无法比拟技术资源,其遗传基因经过适当的改造或加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生理基础也会远胜于普通的自然人。

以技术为手段,通过基因改造,去提升某个生命个体的能力或者技能,而被改造的个体可能会受到普通自然人的歧视、偏见甚至打压。

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进化过程本身便是资源的争夺过程,而普通人经过大量努力オ能获取的能力,基因改造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必然导致普通人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两个群体的对立便难以避免。

例如,一名运动员要经过长期的大量训练才会拥有作为一名运动员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而经过基因改造的人很可能一出生就开始具备这些条件。

  • 加剧社会两极分化

纵观人类技术的应用现状可以发现,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技术红利,尤其是这种费用高昂的基因编辑技术服务。

基因編辑技术要求较高的研发成本,因此即便可以应用于临床并商业化,其产品服务也必然非常品贵,一般社会大众难以承担

在技术成熟的前提条件下,只有具有特殊资源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上层才能享受基因技术编辑服务。

在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则可能进一步固化社会阶层,让弱势群体更加艰难,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程度将持续提升。

例如,上层阶级利用其资金获取基因编辑服务,让其后代可以具有更聪明的大脑、更强健的身体、更强免疫力,则其阶层地位会更加稳固。在这种情況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只能是上层阶级的特权,普通社会大众并不能从中获益。

  • 对地球生态圈的威胁

对于人类单个物种来说,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治疗性生殖基因编辑,使人类可以对抗各种遗传疾病和不治之症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拥有物种多样性的地球生态圈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物种之一。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广,对地球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我们在拓展生存空间和进行资源采集的同时也在逐步破坏地球生态的平衡。

综上所述,人类编辑技术的兴起确实会为疾病的治愈、人类的强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就当前基因编辑技术来看,人类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把控其风险后期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基因技术的双面性,不要盲目追求其正面的东西,还需要理性的认知该技术对人类以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