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

许多家长不读育儿书,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只会处于焦虑不安中,别人送辅导班就跟着送,别人怎么做也就跟着怎么做,总是没有主见随大流。

而有的人却又太有主见,让孩子按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前行,目的是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孩子优秀却被挫折打败,甚至遇上一点事情解决不了,就放弃自己的生命。

卢梭说:儿童在其童年的黄金时期被灌输了过多的理性知识,结果是“造就了一些早熟的无味的果实”、“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

“在成人以前大自然希望儿童就像儿童的样子”,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自然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儿童,切忌操之过急,扼杀天性,违反自然。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曲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孩子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叙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

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阐述,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卢梭的《爱弥儿》是教育名著,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的丰富、观点的深刻备受推崇,被奉为教育界的经典。

书中,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作为爱弥儿的教育导向,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案。自然主义教育是《爱弥儿》中最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自然”在卢梭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重要性,三种教育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教育,统一的方法是将能够被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与完全不能被控制的“自然的教育”,以“自然的教育”为发展的中心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这种“自然人”是独立的、自由的、天性得以发展的人。独立,是指“自然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过度依赖别人。所谓自由,是指思想自由、成长过程自由、不为权威所控制。天性得以发展,是指在教育顺应天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儿童的天性得到长足的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不能违背儿童发展阶段的规律,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爱弥儿》中,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即他所谓的“依照自然的顺序”、“信任自然”、“以自然为唯一的圣经”、“遵从良心者即是遵从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绝对自由、平等而善良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人的生命才能提升到最高境界。

卢梭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能力及器官的内部发育,教育能够使他们的头脑不停地活动,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卢梭强调人类内在本性发展,并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点,这是卢梭教育学说的重点。

在之前的教育中存在桎梏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卢梭的自然主义以儿童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及本性,即让儿童过着儿童应有的生活。

他提出儿童发展是有其独特规律和秩序的,教育过程需要遵循这种规律,不能罔顾儿童的发展特征,进行揠苗助长式教育。这是卢梭的根本立场,也是他独具思想的教育学说的重要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用各种枷锁束缚儿童,阻碍他们自然本性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梭认为12岁以前儿童的知识只限于感觉范围,还没有悟性;12岁以后才有理性的发挥。基于此,卢梭提出了“直观教育”。“直观教育”,即直接教育,使儿童们接触到的直观事物与他们应该学习到的观念保持一致。

卢梭强调要儿童从客观的事物中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直观教育”目的就是依据具体事实教导儿童,使外部的知识和儿童内在的认识能力完全一致。

他在《爱弥儿》里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他指出《鲁滨孙漂流记》是实施儿童教育最理想的教材。他说:“教育儿童并不是要读文学名著,而是要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即通过阅读自然书籍了解外界知识,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语言去获得知识。

卢梭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身体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关注,与现今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

不管一个人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首先得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德育。

《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其所处时代之前的封建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把儿童视为具有人格和价值的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教育所要塑造的对象。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卢梭提出的理论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价值,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弥儿》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向压抑、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发起了挑战,开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教育之先河。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局限性在于是相对消极的教育观,教育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是避免沾染恶习,不是引导儿童向科学与知识的目标前进,而是让理性在儿童期休眠。

应当合理看待其局限的部分,吸收《爱弥儿》中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的基础教育注入营养。

现如今许多自杀的年轻优秀者都让人扼腕叹息。

他们是小时候有非常经历的孩子,情感‬上‬比较‬压抑‬,以至于进入社会后不知如何去化解种种压力,于是就走了极端的路。

卢梭认为要培养孩子能吃苦,有承受能力,教育就是要教孩子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只有从小培养他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才能够应对以后生活中的残酷现实的考验。

教育是唤醒,即以适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方式,将原本在儿童本身的潜能自然地唤起、自然地引导出来。

由于时代的局限,使得此书中的教育思想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注重的是内在精神,就瑕不掩瑜。

卢梭的《爱弥儿》作为教育界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