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对《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引起行业人士诸多关注。

记者了解到,当下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给氢能产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北京市对《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是继去年大兴区牵头京津冀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争做“碳中和、碳达峰”的领头羊,北京市政府正在积极行动,以大兴国际示范区为核心,带动京津冀氢能产业向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足率先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北京市要把握三个机遇

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我国乃至世界能源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调研员陈星表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都将氢能发展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为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去年10月,北京市就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了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比《方案》和《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此次的政策更倾向于京津冀城市群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对于此次北京市发布《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有行业人士表示,“这是氢燃料‘十城千辆’城市群最终方案公布之前,最后一个入选城市群的最新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入选城市群公布之后,《方案》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窗口期,即产业爆发增长的前期阶段。从产业发展的要素来看,随着技术、人才和产品储备的基本成熟,产业链条基本打通,应用场景逐步开放,市场主体积极活跃,市场化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产业已经基本进入到前期爆发的准备阶段。”对北京市氢能产业的发展思路,北京市经信局材料产业处处长李野川强调,要立足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应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个机遇。

《方案》发展目标基于区域分析制定

京津冀2023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对于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的目标,《方案》里面提出,到2023年,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10万吨,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突破1万辆。

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京津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当下的实际情况。据李野川介绍,在制定《方案》之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分别从氢能供应和燃料电池两个产业范畴,深入剖析了北京市氢能产业与技术能力。之后得出结论,北京市在氢能供应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在全国领先;在燃料电池产业领域,整体技术与产业能力则处于优势地位。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提到,北京市发展氢能产业,要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和新的产业体系中来看,需要统筹考虑北京、河北和天津的优势。同时,北京市要带头做试验做示范,开放应用场景,承担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

氢能产业链很长,涉及到能源制储运加用等多个环节,不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能够独立支撑起来的产业。因此,在现在这个阶段,氢能产业具有规模化、区域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等几个主要突出特点。据悉,北京市相关部门也从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等维度,对京津冀整个产业技术、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分析。

根据梳理出的北京、河北、天津三地整个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综合里面的机构和企业目前的能力,得出结论:京津冀已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已经具备。具体来看京津冀的定位,北京市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天津打造氢能示范服务区,河北省打造氢能产业供给核心区。

发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作用

政府要统筹做好相关工作

在去年的服贸会上,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式揭牌。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牵头单位,大兴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兴区常务副区长高念东介绍,去年10月份,大兴区牵头,与京津冀12个城市共同组成了示范城市群,申报国家氢能燃料电池的示范城市,打造冬奥、港口、矿石、钢材、建材运输等场景示范区,也已经初步通过了评审。大兴区专门设立了近5亿的资金,围绕优质项目落地,科研投入,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发展。虽然目前入选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名单还未公布,大兴区正在按照五部委要求进行方案的完善工作。

无独有偶,在《方案》公布的后一天,4月8日,北京市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成立。联盟聚集了亿华通,国电投等北京及全国范围内的龙头企业,也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所,将成为推动助力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力量。它的成立也标志着北京市在氢能产业领域的发展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方案》提出了六类保障措施,分别为建立顶层协调机制、统筹京津冀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政策突破、全面开展央地合作、创新商业化机制、广泛推进国际合作。

针对氢能产业目前阶段的发展现状,李野川提到,“发展氢能涉及到的部门和机构非常多,保障措施的落实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及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推进落实。”此外,他更是提到了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应用场景开放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氢能的应用场景是现成的,政府需要解决场景何时开放,开放哪部分场景,如何开放的问题。第二件事,则是政府需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政策体系和措施来保障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新能源汽车新闻EV,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