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从小要经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然而成为父母时为何却不用考试?

明明这种身份才更需要通过检测,合格后方可去孕育一个承载家庭希望的新生命。

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项评判标准。

很多人的童年里,或多或少都有感受过父母的偏心吧。

“弟弟(妹妹)还小,你当哥哥(姐姐)的要让着点。”

“女孩子迟早是要嫁出去的,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以上这些,是花声酱最常听到的,但看了网友们的自述之后,才发现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疼的往事。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乎这位网友的老师在家排行老二,是家里最优秀的孩子,却也是最不受重视的孩子,小时候即使成绩很好,父母也很少表扬她,长大后家里每年的年货年夜饭什么的,都是她负责张罗,唯一一年因为有事没有准备,就被爸爸骂了一顿。

后来因为考博在家复习,为了节省时间蒸了包子,刚好父母路过顺道来她家,结果却没有关心她有没有吃东西,而是让她送几个包子给因为老公不在家而懒得做饭的妹妹。

看到这里,花声酱感到很震惊,父母不关心自己就算了,凭什么还要在自己复习的时候去送吃的给懒得做饭的妹妹,就好像自己不是他们的孩子,妹妹才是。

这偏心也偏得太离谱了吧,就算这位老师是心理学教授,想治愈曾经的伤痛也未免有些困难。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十岁生日时,家人似乎不记得这一回事,无奈之下,网友只能在外面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个生日蛋糕来庆祝,然后抱着狗狗大哭,但哭完之后还要表现得很懂事,擦干眼泪,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回家吃饭。

可到了弟弟十岁生日那天,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家人所有的宠爱,还拥有了蛋糕和新书包。

虽然没有去计较,但网友的内心也种下了一颗不要随意期待的种子。

这也让花声酱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妈妈煮荷包蛋没有她的份,鸡腿也只给姐姐和弟弟,姐姐生日时大家唱完生日歌,爸爸妈妈拔下几根蜡烛后接着给德善过生日,就连煤气泄漏那次,爸爸妈妈也只把姐姐和弟弟救了出来,却忘了德善还在里面......

换做是谁,都没办法不心疼这个懂事的女孩,又或许,懂事也只是因为明白自己不是能得到偏爱的那个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在车上看到一家人,妈妈只愿将弟弟喝剩的酸奶,吃剩的桃给姐姐,而不是在弟弟想要东西时,也顺带给姐姐一份。

最后,姐姐没有接过桃,全程也拒绝和家人交流,甚至不愿看家人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当这些孩子想跟父母抗议他们的偏心,想得到同样的爱时却被批上了“自私”的罪名;而长大后想与父母谈及儿时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时,却被父母说成了记仇。

这世界似乎一直让不受偏爱的孩子承受了太多太多,但意外的是,这些孩子即使经历过家庭的伤痛,大部分人却依旧选择了原谅,让自己变优秀,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爱自己和他人,更不愿让孩子重演自己曾经的童年。

既然选择了生下孩子,就意味着父母们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希望父母们都能做到基本的平等对待,更不要因为偏心给孩子留下了不愉快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