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句容大事小情:发布网

咨询问政权威回复:微问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建设美丽乡村 实现美好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镇江市关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为根本导向,主动融入市委“一个抓手、三件大事”战略部署,持续做好党建引领、规划统筹、产业支撑、人才保障、改革突破、文化浸润等重点工作,纵深推进“一福地四名城”美好愿景,确保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加快实现乡村美丽、生活美好。

二、目标任务

2021年,承接乡村振兴上位规划和顶层设计,高水平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推进都市农业、精品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全面发展、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2022年,完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试点,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评价值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

到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在全省速度进度上率先、质量水平上领先、探索创新上争先。全市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乡村产业质态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标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奋力写就美丽句容建设新实践的乡村新篇章。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农业支撑能力,实现乡村产业美

1.立足稳产保供,着力提质提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压紧压实“菜篮子”产品镇长负责制。紧紧围绕总量达标、品种多样、质量过硬三个鲜明导向,提升各类补贴向大户倾斜力度,稳定大宗农产品产量。压实非洲猪瘟防控属地责任,保持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丰富应时鲜果、水产蔬菜品种布局,探索农产品全批次检测体系建设,优先提升葡萄、草莓、大米、茶叶等优势产业的检测水平。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0.77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5.2万亩,生猪存栏5万头,推进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能力建设;到2025年,绿色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到75%。

2.立足粮食安全,扭住关键要害。围绕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采取“长牙齿”的举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撂荒抛荒治理、违法占用耕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开发等工作,坚决实现“三稳一增”(稳政策、稳产量、稳面积,增效益)。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到2025年,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品种安全性测试、新品种示范推介和种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加强与农林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加速良种应用示范。2021年,建立稻麦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1个,展示稻麦新品种20个左右,实现涉种产业产值4.53亿元。

3.立足业态提升,打造精品农业。以整产业链为基础,推动产业强镇、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现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加强产业项目建设,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完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以项目梯次滚动推动产业循环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做好农产品地理标识培育,持续推介茅山长青、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和江苏农业品牌目录。2021年,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乡村产业招引项目达到13亿元。持续深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句容核心区和句容现代农业高新区建设。2022年,句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完成验收。2025年,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家。

4.立足装备升级,打造智慧农业。以深融合度为抓手,实施农机装备产业提升行动,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2021年和202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8%和92%,特色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8%和66%,全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数字农业赋能提升行动,加快建立涉农信息采集与共享工作机制、农业信息平台整体互联机制、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推进机制。2021年,力争1家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应用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推荐全省数字农业农村新成果1个;2025年,全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达70%,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5.立足南京市场,打造都市农业。以高附加值为重点,瞄准打造都市消费升级首选地目标,深入研究南京市场需求,发掘农业“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研学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价值,发掘地方风味、传统工艺等资源,促进都市农业转型升级。2021年,力争创成省级主题创意农园2家,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省级及全国休闲旅游重点村3个、培育发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1个;力争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经营收入突破15亿元,组织举办第四届句容农民丰收节和各类农业特色节庆活动。

6.立足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农业。以全绿色化为导向,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改良三个行动,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三项工作,构建农业生态循环新模式。2021年,建设有机肥定制堆肥场3个,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5万亩,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7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示范村1个。

(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助力乡村田园美

1.充分发挥规划统筹作用。以生产、生态、生活为导向,探索制定村庄规划导则,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和动态更新。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依据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进行用地审批和核发规划许可。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2021年对有条件、有需求的12个行政村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2.探索国土空间整治试点。争取开展国土空间区域综合整治试点,统筹实施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要求,继续推进“513”专项治理,有效盘活存量低效乡村建设用地,坚持系统性、差异性原则,形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展开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格局。

3.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从自然禀赋出发,立足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深入挖掘丘陵地势地貌、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优势,优化乡村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努力打造契合句容实际、富有地域风貌、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2021年,新建2个以上特色田园乡村。到2025年,建成10个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将传统古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对象。

4.夯实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制定我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具体方案。聚焦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补齐畜禽粪污规范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治、黑臭水体治理等薄弱环节,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各地加强已改厕户维护,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展现我市“山水田园福地”的最靓颜值。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75%、农户覆盖率达到35%。到2025年,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农用薄膜、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5.提升基础设施管护水平。统筹市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实现市镇村功能衔接互补。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各行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编制管护责任清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2021年,建设农村小型水利设施33个,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5G网络、电子商务配送点全覆盖。

6.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片区合作共同体建设和集团化办学,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市,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争创教师发展师范基地校10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医疗补助经费标准和人才培养力度。到2022年,建成3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2家社区医院,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60名,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体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实施“乡村文艺播种计划”。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管理服务一体化。到2025年城乡民居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谱写乡村生活美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5年过渡期,聚焦茅山革命老区片区、镇江市级标准经济薄弱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一户一档一策”帮扶机制、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选派制度、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产业帮扶方向“四个不变”,实现帮促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两个增幅高于全市村级平均水平。要深化拓展消费帮促,鼓励“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经济薄弱村产品和服务。要构建发展振兴长效机制,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同步发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2.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课题,多形式组织发动小农户,支持各类专业化经营主体从事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建立服务组织名录库,切实保障小农户发展利益。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产品营销,清理“空壳社”,鼓励开展产业融合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21年,力争培育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60家,组建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2025年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80家。

3.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网格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塑造具有韧性的社区共同体。探索创新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方式,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引导农村精英、现代乡贤等参与服务管理。深化平安句容、法治句容建设,推动形成全员参与的大治理格局,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句容治理样本”。2021年,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到2025年,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率达到100%,平安镇村建设达标率达到98%以上。

4.持续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开展乡风文明测评指数监测,办好镇村道德讲堂,开展第三届“感动句容人物”“句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引导整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开展新时代文明婚俗行动试点。

5.切实做好乡村人才培养。鼓励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畅通大学生创业与新型职业农民待遇衔接渠道,加大农业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继续做好本地户籍涉农大学生定制培养工作。落实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打造有句容特色的“乡土MBA”农业经理人培训班。2021年,再培育农业经理人20名、建设2个省级、6个市级农民培训实训基地,举办第四届句容市“十佳”职业农民评选活动。到2025年,再新建3-4个乡土人才讲习所、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深化改革领域突破,展现乡村创新美

1.深化推广“戴庄经验”。深入学习“亚夫精神”,聚焦基层组织建设、科技惠农服务、绿色生态发展等,重点推广戴庄“党支部+合作社”运作、“六个统一”生产、“利润三次分配”经验。结合省、镇江市级生态循环试点村创建,横向扩大推广村覆盖面,纵向将模式向成熟片区推广,打造一批推广“戴庄经验”样板示范村、示范镇。2021年,建设4个镇江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支持建设白兔镇草莓联社、天王镇戴庄有机大米联社。

2.优化农业执法体制。进一步厘清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行政许可、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条块结合、群专统筹、水陆并重”的有效管控机制。加快构建长江禁渔长效机制,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组建渔政执法队伍、强化智能化监管装备,确保长江“十年”禁渔起好步、开好局,今年3月底前渔政执法机构调整到位、编制增加到位、人员配备到位。

3.持续推进重点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做好宅基地审批制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一窗受理。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健全完善审批实施程序、节余指标调剂和利益分配机制,2021年建立村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清单管控制度。完善“三资”监管长效机制,结合市小微权力运行图要求,修订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流程,开展网上“三资”监管巡查。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市镇双通道监控模式,试点推动镇级产权交易线上平台的建设。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深化殡葬制度改革,2021 年完成农村 4㎡以上硬化散坟整治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领导小组决策议事机制、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定期观摩现场推进制度,设立“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涉农工作进展情况,落实领办实事制度,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领导小组意见并备案。要不断深化清风护航乡村振兴工作,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各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党委班子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要加强农办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好市委农办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要持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组织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党建联盟,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积极推进示范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试点工作,编制示范市试点重大任务和赋能清单,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工作机制。系统总结推广何庄经验,制定《全市乡村振兴村级考核验收实施方案》,鼓励各镇(街道、园区)开展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通过高标准规划、项目资金整合、重点产业集聚、专项财政奖补等方式,逐渐打造一批试点示范片区,实现乡村振兴由“盆景”向“风景”的转变。

(三)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力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按规定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安排村建设用地的10%比例,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严格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相关政策,确保每年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金融资金的统筹力度、社会资金的吸纳效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用精准有效灵活的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做好实绩考核监测工作。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报告制度。继续强化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各镇(街道、园区)、机关部门两个实绩考核,并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对考核排名靠前、成效突出的单位,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奖励评优时给予倾斜。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知晓率、满意度,营造全社会一起关心、共同支持、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

编辑: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