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

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简简单单的一笔横画,竟会浮现出阴阳向背的精微变化,这种神奇的技巧,没有人比王羲之更能得于心而应于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王兴福寺碑》局部

大雅《集王兴福寺碑》的“一”字,笔锋平切入纸,稳稳加力,至中段处奇峰突起,破锋空提上冲,收束大幅回摆,至中段破锋处呈钩环状。一画之间,起伏跌宕,锋起锋落,的确犹如山势奇变,有王维“分野中峰变,阴晴重壑殊”之诗境,此字约略仿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谢帖》起首的“二”字,外耀锋芒,第一画入笔向侧下方流利而悠长地滑切,点画下沿形成优美短弧形,锋势柔和,回摆轻盈;第二画入笔较为陡直短促,稍取弯翘之势,铺毫后鳞勒涩进,收笔时有一沉实的动作,很小的顿挫,蓄势后出锋,短而结实。

二画之间空间开阔,笔势走向基本平行,而着力点的微妙差异“和而不同”。

《二谢帖》的“未”字,两个横画的入势亦颇为相类,均是凌空侧向的鹰击长空式的扎入,线型成茅尖状,第二画至中段横截笔锋,向左上方疾进直冲,一画之间,有奇峰突起之势。

不妨做一个游戏,仔细观察《二谢帖》每一笔横画的锋势运动,那千岩竞秀的气象会使你产生目不暇接的“痛苦”吧!

“痛苦”之后,文徵明的几行字摆在眼前,也来观察每一笔横画,如果也把它们比作山峰,那么,这每一座山峰都是没有起伏的,而所有的山峰都完全是同样的山脉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二谢帖》与文徵明《七律诗帖》对比图

再回过头来重新观察《二谢帖》的每一笔横画,大概你目不暇接的“痛苦”会进一步加剧了吧!(待续)

原文来源:《王羲之行书笔法》(原载:《书画世界》2011)

作者介绍:杜萌若(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学博士)

内容仅供书友学习参考,请勿作他用。各号转载务必注明原作信息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