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大部分都已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平台,但64.2%的高校和47.1%的中小学依旧认为信息孤岛普遍存在。”4月20日,在第二届MEET教育科技峰会上,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迈向更好的教育:未来教育的技术发展空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了上述这组数据。

报告指出,越来越多新技术涌入教育领域,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创设了便利条件。但随着科技迭代的高速性与教育体系演化的低速性之间差距的拉大,数字技术与教育在效率提升、技术普及、信息孤岛等方面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亟待解决。同时,未来,数字技术仍将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

八成教师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截图。

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所具有矛盾的属性也逐渐显现。报告显示,超过52%的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率,但也增加了自身工作量。报告还称,当前我国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大部分都已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平台,但64.2%的高校和47.1%的中小学依旧认为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根据报告,有八成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需对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数字化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需立足于真实的个性化需求

报告指出,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内生性变革,需要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不同层面处理好教育科技与人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

在理论空间,应融合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建立数字化教育的平衡发展目标,避免极端导致的异化;在实践空间,需高效协同的分工,实现机器教学与人工教学的平衡发展;在政策空间,应通过制定包容性的制度,实现监管与开放的平衡发展。

报告还指出,在未来教育技术的研发、使用和迭代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技术与人之间的相关性,要着力应对技术层面上包括门槛的进入、技术服务和技术安全等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还特别提出,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还需立足于真实的个性化需求。一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结合教师对技术的诉求以及个性化教学规律进行平台开发;二是立足于管理者的个性需求,通过打通信息孤岛,精准服务教师与学生,切实减少使用者的精力耗散;三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不局限于课程提分的需求下,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未来教育,仅靠技术方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技术开发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深度合作,方能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于京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