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4年,林徽因、梁思成伉俪圈点、批注的中国营造学社旧藏珍本《大唐西域记》神奇现身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这是首次发现林徽因、梁思成在相关文献上作圈点、批注。而且,林徽因在整册书中以墨笔圈点了唐代建筑及地名,于“中国第一国宝”五台山佛光寺亦能找到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老塔林间,留有她的芬芳

在佛光寺文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后院几道紧锁的大门,沿着山沟爬到东大殿后面的东山上,经数百米羊肠小道,见几株桃花初绽吐艳。这正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芳菲季节。

▲俯瞰佛光寺

随着脚下的松针土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松软时,我们便来到了寺后塔林的唐代志远禅师塔前,四周有青色唐砖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志远禅师塔建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主体保存完整,八角形基座上面是圆形塔身,其上再出八角形檐,塔身西面开门,内有塔心室,塔刹部分已残缺,是现存最早的覆钵塔。

▲1937年,五台山佛光寺后山唐墓塔(左起村童、莫宗江、林徽因)

按照老照片的拍摄角度,我们找到了当年林徽因身旁的那棵松树,如今它又粗壮了些。

▲一旁紧邻的是无垢净光塔,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现仅存一座巨大的塔基,上部已塌毁,曾出土带有唐天宝年号的造像。想当年,他们亦曾在这里驻足考察。

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上,梁思成先生曾发表《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其中写到:“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数殿塔,几均为国内建筑孤例:佛殿建筑物,自身已为唐构,乃更蕴藏唐代原塑画墨迹于其中,四艺翠聚,实物遗迹中诚属奇珍;至如文殊殿构架之特殊,略如近代之truss;祖师塔之莲瓣形券面,束莲柱,朱画的人字‘影作’;殿后圆墓塔覆钵如印度窣堵坡原型,都是他处所未见者,皆为研究中国建筑史中可贵之遗物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殿后圆墓塔覆钵如印度窣堵坡原型”即指寺后这座唐代志远禅师塔。

在中国营造学社旧藏珍本《大唐西域记》中,林徽因以墨笔圈点的唐代建筑中就有“悉堵波”,梵文即STUPA,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或音译作“悉堵坡”)。

这一文献珍本,即绝佳见证者

五台山佛光寺,这座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寺庙,光彩被湮没千年之后,因着林徽因和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建筑的执着和扎实的建筑知识,真容重现,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佛光寺是国内至今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唐代佛寺,内有唐代建筑1座,金代建筑1座,明代建筑3座,清代建筑14座。

1961年,国务院公布佛光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佛光寺作为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之一,以文化景观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唐代木构建筑本身,它还有唐代的经幢、雕塑、壁画、墨书题记,以及铁钟、石碑、千年油松等,还有现存最古老的塔林(现存古塔7座,其中4座为唐代墓塔)。

▲佛光寺大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费慰梅女士在《中国建筑之魂》中说,梁思成从法国人伯希和出版的《敦煌石窟图录》资料中得到线索,书中有第61窟唐代《五台山图》,图中标明了佛光寺的位置。

根据壁画上的记述,他们曾查阅与五台山地区相关的古籍,并在著于明代的《清凉山志》上找到了相关记载,即佛光寺始建于北魏,毁于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845年),但在仅仅12年之后又得以重建。

现在看来,他们当时通过图片和文献做过一些初步研究。近日现身于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的林徽因、梁思成伉俪圈点、批注中国营造学社旧藏珍本《大唐西域记》即绝佳“见证者”。

这是首次发现他们在相关文献上作批注、圈点,足见其意义之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梁思成伉俪考察五台山时用的手绘地图

也许有人会问,他们为何千辛万苦、执着地寻找一座唐代建筑?

当年,日本人意欲在文化高度与气势上首先打败中国。而这对建筑伉俪,内心咽不下这口气,毅然决然地,以文化斗士、文化战士的姿态,打响了一场保卫战!

当年,他们为守护中华历史文脉而斗争,实乃中华民族之幸,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崇拜!

【接下来,精彩内容还将继续……敬请关注《发现林徽因》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