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的各大农企,又到黑龙江“搞猪”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1日,第27届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全国26个省份近600家畜牧企业前来参展。

本届牧博会还增设了“畜禽肉类屠宰加工展区”等全新展区。在展会当中,在黑土地上生长的“二师兄”们再一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畜牧企业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但确切来讲,在黑龙江人眼里,这都是小场面。

早在2015-2016年,先后就有2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企业到黑龙江省考察、洽谈、建猪场。截至2020年6月,牧原股份、广东温氏、大北农集团等国内12家大型农业企业均已在黑龙江省投资发展生猪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生猪稳产保供的中坚力量。

你看,黑龙江的猪好不好,企业家们都知道。

但要说这里的猪为什么这么好,除了龙江大地近年来愈发先进化的养猪产业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要算在黑龙江人丰富的养猪和吃猪经验上。

而这,就要从黑龙江的养猪史开始讲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像猫马鸡等其他动物,猪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驯化和饲养猪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9000年前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猪骨是我国可以确认最早的家猪,这也是现在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家猪之一。

而黑龙江地区的养猪史,则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的肃慎。

早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黑土地上的满族人祖先就开始猎杀野猪和养殖猪以供生活所需了。

在对这一点的实证上,《晋书·东夷传》中就有“无牛羊,多畜猪”的记载。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的莺歌岭文化遗址中,也有当时的人们制作的陶猪被发现,这些陶猪的形象与如今的东北地区饲养的优良品种——大民猪很相似。

新石器时代 陶猪 黑龙江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石器时代 陶猪 黑龙江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等到了隋唐盛世,养猪更是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不少人通过养猪发家致富。《旧唐书》就记载了当时室韦,也就是今天东北地区的人,“畜宜豚、犬”。而《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更是以钦定的方式规定了黑龙江的满族人以猪为牲的祭祀标准。

从满族先民到先民们的先祖,在这片广袤黑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统统对猪爱得深沉。

数千年的养猪史,让猪与黑龙江人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但养猪不过只是个开始。从一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崽呱呱坠地开始,勤劳、朴实还能吃的龙江人民早已对它许下了“养生送死”的承诺,给猪猪的一生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黑龙江的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猪。毕竟相较于牛羊而言,猪的食性杂,出栏快,出肉率高,相较而言比较经济实惠,不容易亏本。

现在正值初春时节,一般来讲,黑龙江的养猪户们都爱在这时候买些小猪崽放在猪圈里饲养。养猪户们大多采用玉米等谷物作为主饲料,伴以野菜和泔水来饲养猪。这种猪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笨猪”。

与饲料喂养的猪相比,“笨猪”的营养物质含量更高,风味物质积累时间更长,吃起来也更有肉香。

老话讲,“二十六,宰猪肉”,等到年底时猪长大,小猪变成了肥猪,就可以顺利出栏宰杀了。对于朴实的龙江农民而言,这绝对是年节里的一件大事儿。

杀猪的讲究可不少。

“动手”的前一天,主人往往会给猪断食,借此清理肠道。等到了杀猪当天,左邻右舍的壮劳力们都会前来帮忙。约好杀猪师傅,烧好开水,准备好用具之后,五六个壮小伙联手将猪扑倒,用绳子将猪的嘴巴和四肢捆好。有经验的师傅会系活扣,让猪越挣越紧,无法逃脱。

猪捆好后,人们齐心协力地将猪放在大称上,给猪的体重做一个初步测量。随后将猪抬到案子上按住,由屠夫负责送猪猪“上天堂”。助手则要在猪的脖子下面放一个盛有淡盐水的盆子来盛猪血。血放净后,猪也失去了意识。一行人开始给猪身上浇水来剃猪毛。

在过去,屠夫还会在猪身上割口给猪皮吹气,在把猪吹得圆圆滚滚之后在猪的身上浇热水来剃毛,这样剃更容易剃干净。但可惜的是,由于这项工作非常繁琐且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现在已经鲜少有人在做了。

将剃下的猪鬃收集完毕后,大师傅开始分割猪肉。先用大刀将猪头割下,随后给猪开膛取出内脏、之后将猪肉分成两半,将猪蹄、猪肘、里脊、排骨等部位细细分好。

为了感谢主刀师傅的劳动,猪的主人往往会选一块儿上好的五花和大肠送给师傅。而前来帮忙的邻里也会得到一餐丰盛的宴席。

杀完了猪,下一步就该研究怎么吃了。

对于一名优秀的黑龙江厨师而言,一头猪身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料,每一个部位都有属于它的美味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肉各部分名称和烹饪手法。PIC/imeat.com.tw

猪的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血为上品。

经验丰富的厨师们会先将猪小肠洗净,去掉肠油后将肠子的一端扎紧,然后将混合好调料的猪血缓缓灌入肠内,封紧后放入沸水中煮熟。在煮制过程中,还要不时地在肠子上扎一些小洞来防止肠子涨破。

血肠煮熟冷却后即可切片上盘,配上一碟现捣的蒜泥,再加上少许白醋,口感顺滑,美味无比,回味无穷。

至于猪肉,那说道可就多了。

上好的里脊和瘦肉,往往会在主厨的妙手下转变为锅包肉、溜肉段,成为食客们检验一家东北菜馆正宗与否的标准。

肥美的五花肉,吃法就更丰富了。蒸白肉、酸菜汆白肉、红烧肉、扒肉……哪怕是简单地切成薄片,送到烤盘上烤熟,也是一顿美味无比的“BBQ”。

大肘子更是“人间极品”,无论做成酱肘子或者冰糖肘子都能成为一桌宴席上最吸睛的“硬菜”。

排骨可以拿去炖菜或红烧;大根的骨棒可以放到大锅里熬制骨汤,也可以炖成一锅“酱骨棒”;猪肉除了做各种猪肉菜,还可以搅匀加入香料,灌入肠衣熏制成红肠;猪皮可以制成爽口的皮冻;大肠去除内膜、肠油,可以烹制尖椒炒肥肠、溜肥肠、红烧大肠乃至著名的九转大肠;酱猪肝、熏猪肚、爆炒腰花等内脏菜肴也是宴请宾客贵客时撑场面的硬菜;哪怕是猪板油也能㸆成猪油,用作菜肴的提味……

而剩下来的猪头,到了二月二则会成为东北人民餐桌上美味的猪头肉。

至此,一头猪的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找到了归宿。

有人说,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上的死亡,不能呼吸,心脏停止跳动;第二次是社会性的死亡,人们去参加葬礼,亲戚朋友都在怀念他的音容笑貌;第三次是连最亲近的人都开始遗忘他,最终彻底地被遗忘。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黑龙江的猪恐怕是不会死的。它的香味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午夜梦回时想起,便再也无法入睡。

^(* ̄(oo) ̄)^

没有一头猪,能活着离开黑龙江。

不如我们择一良辰,一起去吃一顿香香的猪肉吧!

参考资料:

  • 小白鲸 《猪在东北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地球知识局
  • 煎茶君 《去东北,吃肉肉肉肉肉!》 吃货研究所
  • 《极简中国养猪史》 博古格物
  • 吴正格 《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满洲人为什么爱吃猪肉 食用猪肉的传统、文化与益处、用途》 满语

图文编辑 | 黑龙江头条

图文来源 | 黑龙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