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陈彩娴

编辑 | 刘冰一

近日,钱伟长先生在2002年发表于其创立的《应用数学与力学》期刊上的文章《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因为在「参考文献」一栏标注“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而引起网友热议。

图注:中文版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英文版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

在了解钱伟长先生传奇般的生平后,微博网友大多一片叫好,并似乎因此默认钱老的文章符合学术规范:

钱伟长(WEI-ZANG CHIEN)生于1912年,民国元年,姓名使用旧式拼音,一生经历无数坎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捆在一起,在918事件爆发之后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从历史转到物理与数学,从零开始,最终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加拿大与美国攻读博士、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回国。

他为科研与教育事业付出了一生。虽担任上海大学校长,却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享受过校长的福利,名下无房产。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是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对于钱老,大家自然是万分钦佩。

但是,热议中的“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言论,也容易让人误解钱老对学术研究与科研规范的态度。该话题在知乎也引起讨论,并将锚点对准了钱老:

且不说钱老已于2010年仙逝,网友从道德与情理层面均不应随意评价已故先人,从学术规范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参考文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在谈学术规范时,我们在谈什么?

1

网友评价:不符合学术规范

钱伟长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目前知乎高赞回答大多表示: 该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但是,钱老不应因为这个工作而被质疑其对学术的态度。

首先,这篇文章更接近“article”(文章),而不是“paper”(论文),因为论文里的内容本质是计算推导,其中引用的知识有一部分属于为目标读者(约稿群体)所知的教科书内容。就像我们看到“吃饭”二字,立刻能想到二字所代表的内容,无需赘言。

知友@科技小捕快提到,钱伟长先生的这篇论文实际上是数学推算,其中的基本理论已经编入教材、并非钱老所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Ta认为,这件事本身的责任在于“媒体炒作”,因为钱伟长先生非常重视文献资料,多次强调要创新就要先参考别人的东西:

钱伟长先生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媒体不应拿这篇文章大肆宣传,构建学术权威 :

在该发言下面,网友@yank提到,钱伟长先生在2002年之所以发表这篇文章,是回应宁波大桥事件:

事实上,仔细阅读参考文献部分,钱老也指出了该文不需要参考文献的两个理由:

理由1:文中有关小挠度的理论在一般的材料力学书中都能轻易找到;

理由2:文中首次提到有关非线性大挠度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其近似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也有人(知友@华沙)认为钱老的这篇文章属于较为“轻松的沟通”,科研论文有很多题材,而钱老的这篇文章属于通讯(Correspondence)文章。这篇文章是约稿,读者是请他推导这部分计算的特定人群,因此 钱老的这篇文章更多是展现科研思路,而非科学发现 :

另一位网友@Tzar Xe也提到,钱老的文章不符合最基本的学术规范,“ 学界外对学术成果种类的认知匮乏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大量的逻辑悖论和不协调 之处”:

Ta 还提到,钱伟长先生的这篇文章 更适合发在侧重于知识-教育性为主的期刊上 , 能够使老旧教材版本跟上新时代、提供可信知识、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

为什么需要参考文献?

那么,参考文献为什么被视为评判一篇学术论文是否规范的标准?

我们知道,学术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致谢、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其中,参考文献位于论文的最后,篇幅短,只作简单的工作罗列,但却不可或缺。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介绍,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 列出你的信息源,显示你已经做了正确的研究工作;

  • 赞扬其他研究者并肯定他们的工作,当一个负责任的学者;

  • 避免剽窃其他作者的工作与观点;

  • 方便读者追溯某项研究的信息源。

简而言之,就是: 参考文献关乎学者个人的学术信誉。

大家怎么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5124114/answer/184085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