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心怀天下,自然有人愿意面对追寻真理的孤独。诗书才气,宇宙奥秘,自古以来,只要是走上探寻真理的道路,必然是一条孤独的路。但都是身在其中,乐在其中,科学的世界必然是有独特的奥秘和趣味。

2017年,科学家颜宁担任了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在这之前她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任教10年,曾经在多篇学术期刊上发表上发表论文。

对于她这次离开清华大学的事情,网络上众说纷纭,有人说颜宁是“负气出走”,还有人提起院士选拔的事情,但对于外界的这些声音,颜宁并没有受到影响,如期开展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求学经历

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从小就十分自律,喜欢读书,成绩优异,是父母和邻居眼里标准的好孩子,但颜宁也不是事事都听别人的意见,是一个很有主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女孩子。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父母希望她学医,但颜宁有自己的想法,最后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1996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一开始,在清华这座象牙塔里,颜宁也是倍感压力,第一学期,每天都在噩梦中醒来,梦到自己考试不及格,到最后考完期末考试,颜宁看到自己的分数并不是很差,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可以在这所学校里安心待下去。

颜宁的大学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在毕业时,颜宁决定去美国留学,继续深造,当时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施一公到清华大学来做报告,颜宁就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希望能够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就这样,颜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首届中国学。

在普林斯顿,颜宁醉心于科研,修完了博士的课程,于2007年回清华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回普林斯顿

2014年,颜宁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评价这个项目为“伟大的成就”,颜宁于2015年也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一度成为科学界的传奇,成了“清华最年轻的教授”,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先后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但在2017年,颜宁辞去了清华大学的职务,又回到普林斯顿,担任了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刚好这时颜宁在国内评选院士落选,所以公众的猜测多了起来,但颜宁后来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想要离开舒适圈,在科研上开始一些新的方向。

两年后,颜宁在普林斯顿被评选为院士,再一次引发公众的好奇,为什么在国内院士落选,在美国就可以?

其实,细看两国的院士评选标准就知道,美国的院士评选跟国内的院士评选机制并不同。中国的院士选拔制度是,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而颜宁在也表示,自己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国内的评审需要花费时间,而她自己又比较特立独行,很多时候拒绝会这样的事情,不想占用自己的时间。

这也是颜宁在国内院士选拔落选,而在国外,两年之内便拿到了院士称号的原因,本质是评审机制的不同。

生活方式

颜宁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她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后下午去实验室跟学生、博士后讨论课题,等到了晚上,就开始颜宁真正的科研时间,她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课题,可以持续到凌晨三、四点。

光是睡到自然醒这一条,就超出了人们普遍对科学家的认识,颜宁爱好科学跟实验,但自己也是个有趣的人,她觉得这样的作息才可以把一些时间真正留给自己,可能会有人觉得她在凌晨做实验很孤独,但颜宁反而不这么想,当她沉迷科研,全神贯注时,怎么会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宁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思考,所以怕吵、怕闹,在普林斯顿任职时,她觉得自己又有了以前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颜宁多年好友李一诺形容颜宁,“她一直都是一个清灵灵的人,”当一些同行选择去开公司时,颜宁并没有选这条路,她想要继续自己的科研,因为开公司就要处理很多人际关系,少了很多思考的时间,而且人际交往是没有规律可循的,颜宁不喜欢这种不能掌握的生活。

颜宁的生活不仅仅有科研,她还有两个微博号,这是她在课余时间的消遣方式。除此之外,她还是“返朴”科普公众号的主编之一。

小结:

颜宁离开清华,本质是为了突破自己,想要跳出舒适圈,找寻科研的新方向,另一方面,普林斯顿的环境可能更适合颜宁这样喜欢安静的人,她也是多次表示,人类的复杂是不可预估的,她没有办法长久从事与人交往的职业。

颜宁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旁观者,在观察周边人的生活,她更喜欢跟实验打交道。而对于颜宁在国内院士落选,在美国两年之内被评选为院士,一方面是两国评选制度不同,另一方面,以颜宁的学术成就,评选为院士也是对颜宁能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