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王方玉

编辑 | 杨旭然

出品 | tide-biz

2020年疫情之下,学生们宅在家“停课不停学”,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爆发式增长,成为了最热的行业风口。

但进入2021年之后,市场环境陡然生变,行业风口开始分化。校外培训、在线教育逐渐受到政策严格监管;智慧教育则受益于教育部3月发布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保持了高度景气。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投向了校内教育的信息化。这个细分市场非但没有受到监管政策负面影响,反而在政策强调校内教育的情况下重要性愈发提升,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高度青睐。

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从2018年前后开始布局教育信息化,在疫情影响催化以及在线教育被政策管控的背景下则明显加快了扩张步伐。

巨潮发现,自年初以来,在腾讯招聘官网上,教育相关部门的招聘岗位共有199个,并出现了多个与“智慧教育”相关的岗位。同时,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下大钉钉事业部、行业钉事业部也都在招揽教育方向的各类人才。

不过,这个市场上盘踞着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科大讯飞。自2004年开始至今,科大讯飞已经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积累了17年之久。

新老巨头相遇,智慧教育领域的强强对决即将精彩上演。面对占据了先发优势的科大讯飞,新入局者有胜算吗?

黄金赛道

之所以引得巨头争抢,教育信息化是一条高度景气的黄金赛道。

根据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列支教育信息化的经费,不得低于8%。这部分费用支出是穿越经济周期、非常确定并且刚性的。

数据显示,从2013-2019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持续增加。光大证券预测,202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将接近400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足够宽广且仍然在持续增长的市场。

2013-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支出情况

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市场的高度景气,以及科大讯飞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屡屡斩获大单、逆势增长,则更加让巨头们垂涎不已。

财报数据显示,科大讯飞2020年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9.23%和66.48%。其中智慧教育业务营收40.19亿,同比增长了70%,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3%提高到了30%,在所有业务板块中表现尤为亮眼。更是带动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开始,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在单点应用取得成效之后,应用规模在不断扩大,进入了规模化扩张的阶段。

2019年12月,科大讯飞在几天之内先后拿下了青岛8.6亿元AI教育项目、15.86亿元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两个大订单,两个订单的项目即占到公司2019年营收的24%。2020年又继续拿下来昆明五华区1.63亿、六安市3.96亿、郑州金水区6.8亿等智慧教育大单。

且智慧教育业务的盈利水平也十分可观。科大讯飞2020年财报显示,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54.25%,是所有主营业务中最高的。

如此大的订单金额即使和智慧城市订单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受困于目前C端拓展瓶颈的BAT等巨头们很难对此不动心,因此纷纷拓展该领域的布局。

好在智慧教育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科大讯飞在业内是体量最大的,但目前总市场占有率仅在4%~5%左右。

按照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今年2月定下“千亿营收、教育业务要占到30%”的目标,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市场上的份额也不超过10%。因此,智慧教育行业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容纳多家巨头企业并存。

目前,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以传统软件公司为主。以科大讯飞参与的蚌埠市的投标项目为例,其对手包括烽火信息、浙大中控、新点软件等,都是较为传统的软件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厂商无论是在AI能力、云服务能力还是系统生态方面,都与巨头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意味着行业内仍然有介入和整合的机会。面对传统软件公司这样的对手,无论是科大讯飞,还是BAT等巨头,都有实力充当行业整合者的角色,对中小厂商进行“降维打击”。

强强对决

虽然教育信息化的蛋糕足够大,但在实际业务中,讯飞与BAT等巨头同场作战,则不可避免要短兵相接。行业的竞争势必将更加激烈。

“BAT等互联网巨头一向都是以技术为优势,既然可以做到替代科大讯飞,两者在单个产品上的差距可能并不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巨潮,讯飞的优势还是在于多年建立的行业know-how和涵盖教育全场景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从2004年就进入教育领域,最早进入普通话考试领域,并由此深入到语言学习、学科学习以及学校考评管等信息化的核心地带。目前,全国十多个省级教育云平台由科大讯飞承建,很多地市校级的教育平台也是讯飞建设。

经过多年的投入,科大讯飞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可以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管的教育全场景解决方案,才得以满足区域的综合教育需求。

目前来看,能够斩获数亿元区域教育大单并且全国范围内复制、铺开的,只有科大讯飞一家,其他厂商如阿里、腾讯仅攻下了杭州、深圳单个据点。这与讯飞多年的积累不无关系。

该业内人士告诉巨潮,教育信息化面向政府的教育部门,本质上符合to B生意的特性,仍然是一门“慢生意”。因此互联网巨头很难像在C端产品上一样实现快速的复制和爆发。

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互联网巨头在线上教育进一步被管控的情况下正在持续布局教育信息化,也在借助资本、品牌进行持续的生态积累,完善了全栈生态供给能力。

互联网巨头们还普遍采取生态式的打法,如阿里巴巴结合阿里云、数据中台、钉钉业务;百度教育的版图则涵盖了百度文库、智慧课堂、百度智能云等,对于各地的教育部门都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作为新进入者的互联网巨头们仍有瓶颈有待突破,仍然需要时间积累和完善自身布局。

科大讯飞也已经意识到了新对手入局带来的挑战。4月20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刘庆峰表示,要用技术的系统性创新和实际场景及统计数据的应用成效,来形成自身更强的壁垒。

有分析人士指出,科大讯飞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可能才是其关键的护城河。科大讯飞2014年推出的智学网,积累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数据,可以用AI技术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刘庆峰在4月20日的交流上表示,讯飞“以守为攻”已经开始布局线上和校外的教学,未来将会兼顾校内校外两个市场,可能会用全新的机制来探索校外和线上教学。

但总体而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和洗牌还尚未到来,当下仍然是智慧教育企业的机遇期。刘庆峰也表示,目前的市场竞争对整个教育产业发展也是良性的。

长期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广阔的、且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足以容纳多家巨头企业并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中的AI: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还预测,AI教育可能在未来10年呈指数性增长。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真正解决传统教育教与学过程中的痛点,提升行业效率,才能在智慧教育赛道上跑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