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内,“疫苗”是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

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多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刷新了历史纪录。随之而来的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等问题仍待解决。

在4月20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新冠疫苗的供应与可及性”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在疫苗供应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完整的采购、支付、分配机制,而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离不开国际合作。

研发速度为何加快?“串联”改成“并联”

“整个疫苗产能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国内的需要,也考虑国际需要。”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说,在疫苗推进研发过程当中,我们考虑到了国际合作,包括境外三期临床,其中有一个DNA疫苗是我们和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合作。第7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他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开幕演讲中也专门提到,要让全球的老百姓用得上,还要用得起。目前中国产能接近全年50亿剂,今年预计能够超过30亿剂产量。

“这得益于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全球抗疫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郑忠伟说,这次疫情战略决策早,体制优势发挥得很突出。疫苗研发专班成立后,很快在全国优选出一批基础比较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一共是10个单位的12个苗,全面推进科研攻关,基本涵盖全球所有技术路线。

“管理机制的创新亦很重要。”郑忠伟说,以前我们的研发是串联模式,研发机构做完以后,要交给药检机构、审评机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串联推进。这一次,工作模式由串联变并联,我们的研发机构、实验动物机构、审评审批机构基本上是合在一块推进这些工作。虽然快,但我们没有省略任何一个环节。

为什么会考虑在中国实行全民免费接种?郑忠伟认为,这是基于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生命至上的考虑。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影响,也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没有疫苗、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只能采取隔离等手段,这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根据兰德公司报告,如果全球都没有疫苗,继续采用这样的防控手段,每年全球经济损失将高达3.45万亿美金,中国经济体量很大,相较之下,全民免费接种这样一个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疫苗是全球公共产品,如何达到“卫生公平”

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看来,我们应该从全球公共产品这个角度来深入认识新冠疫苗。

王宇说,公共卫生领域常用的两个词,一是“卫生平等”,一是“卫生公平”。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主体也不一样。“卫生平等”是说这个人一生下来成为有生命的个体,他就具备了和别人一样的生存和健康权,这是一个平等的权益。“如果说我们现在需要疫苗保证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有均等机会得到这个疫苗。这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权益,这是人的生存和健康权,是人最大的人权。”王宇表示。

什么是“卫生公平”?王宇说,这是从供给方来说。对全国人民也好,全球公众也好,如何公平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疫苗,这应该有一个公平的考量。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卫生平等”。

比如说我国今年1月开始大规模进行疫苗接种,有9类优先人群,一线医务人员,交通运输,公安,边检等人员。后来加上冷链、冷冻物资运输人员,因为这些人员暴露给新冠病毒的机会最大,这是政府和国家治理体系里统筹安排实现的卫生公平。

目前,全球各国的疫苗接种率,并不是按照贫富差距排序的。新加坡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目前接种率不到20%,日本刚刚突破1%,我们国家进入15%,16%的水平,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智利疫苗接种率达50%多。王宇认为,新冠疫苗作为一个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球多边协调和协商合作,世界卫生组织专门为新冠疫苗全球可及性提供一个组织“COVAX”,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疫苗的公平。

“现在有一种所谓的疫苗民族主义,我完全不赞成。有一些国家有这样的迹象,只有少数人获得疫苗,这与全人类整体利益是违背的。”博鳌亚洲论坛咨委、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认为,需求巨大,产能有限。如果只是部分人接种,其他人没有接种,世界并不安全。分发和提供这些疫苗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我们需要政府之间的合作,才能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散发和提供疫苗。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健康创新协作组疫苗高级项目官员杜珩说,目前,虽有多款疫苗已经上市,但并不是全球所有地区都能得到,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疫苗分配的不公平,一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全球免疫联盟等机制的建立。全球免疫联盟2000年建立以来,已经为全球超过7.6亿儿童提供疫苗接种,挽救的生命超过1300万。

杜珩说,人类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了安全有效的疫苗。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这些疫苗送达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够用到疫苗。道理很简单,没有疫苗的高度可及、普及,全球开放和有效控制疫情就无法实现。

中国企业与国际合作生产疫苗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与更多国家成为卫生健康合作伙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卫东表示,中国企业已经与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六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这六个国家里,有四个国家是科兴的合作伙伴。“我们不仅在合作研究上共同进行三期临床,几个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完成对疫苗的评估,同时我们也转移技术、合作生产。这样一来,极大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可以迅速把疫苗从中国运到南美,迅速分发。”

尹卫东说,目前为止科兴总共向全球提供了2.6亿剂次的新冠疫苗。其中60%以上都是提供给了中国之外的国家。当下,科兴每天生产疫苗600万支剂以上,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提供疫苗。

“我们现在正全力以赴推进单剂疫苗。”康希诺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宇学峰说,按照WHO的临床指南,目前已完成一个国际多中心临床三期研究,这是一个跨欧洲、亚洲、美洲,由七个国家的研究者、76个研发中心、开展超过4.5万人的临床研究。所以这个数据也经过了由国际专家组成的独立数据安全委员会,经过判定,这个疫苗证实打一针14天以后就可以达到将近70%的保护,对重症保护能够达到95%。

他认为,疫苗的使用效率问题也很重要,目前,侧重于黏膜呼吸道的吸入式疫苗临床正在研究中,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们的疫苗现在有两重保护,打一针有抗体,这是细胞免疫。如果通过黏膜免疫就有黏膜保护。临床如果通过黏膜免疫,1/5的剂量就能达到和打一针新冠疫苗同样的效果,这样就降低了成本。

栏目主编:杨立群 本文作者:王海燕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