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建筑时,很多人喜欢写上一句“某某到此一游”,这种现象我们是坚决要杜绝的。但其实古代的名家大师们,游玩时也爱提笔写上几句。当然人家写的都是正儿八经的诗词名篇,因水平很高,往往能给游览之地增色不少,这跟现代人写的“到此一游”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史学家们把这一类诗作,叫做:题壁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壁诗开始于两汉期间,在唐宋时期更加盛行,种类很多。比如咱们很熟悉的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题壁诗的千古名句。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种题墙诗。它不只题写在墙上,而且还是在墓穴的墙上,这就很令人注目了。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类题墓诗往往都是墓主人临终前写好的,因此基本上都是充满了哲理,很值得一读。明代学者、藏书大师曹学佺曾在自己的《蜀中广纪》中,记载了不少这一类的作品。其中有一则作品背后,还有一个蜀中当地的传说。

说明代时期,蜀中有一个盗墓贼好不容易开了一座墓,墓主人姓王,是个富裕人家。按他的家境来说,墓里自然有一些珍贵的物件。正当盗墓贼要出手时,他发现墙上写着两首妙诗,此贼本身也是个“文盗”,能识文断字。于是细细地品读起来:

(其一)官无名字私无债,架有衣裳廪有储。只此便同天上乐,不知天上又何如?
(其二)芳草烟村宿雨収,牧童归去倒骑牛。笛中一曲升平乐,弄得生来未解愁。

这两首诗写得确实是很有水平的,都是写墓主人自己临终前的心态,寥寥数字,充满哲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首一开篇先写自己的状态,“官无名字私无债”是说自己一生洒脱,没做什么达官贵人,但也并没有穷得四处欠人钱。可见他本身并非一个沽名钓誉之辈,而是一懂得知足的人。后两句则是在想自己死后的事,想着天上何如?可见墓主人本身对生死之事,是有思考的。

第二首相比第一首,水平更高了,诗人用的是寄情于景的方法,对前一首的思考作答。前两句写自己春游时看到的情景:一片芳草茵茵,一个小村炊烟升起,一个小牧童倒骑着牛缓缓归来。

这样一幅场景里引入了花、草、烟、雨等绝美意象,再加上牧童的动景,栩栩如生,简直是如诗如画般美好。其中“牧童归去倒骑牛”一句,是唐诗宋词里经常用到的,之所以倒骑牛就是因为牧童心里十分闲适。

前两句是视觉,后两句则转入到听觉效果。牧童吹响笛子,阵阵乐声入耳,令人无限欢喜。最后一句“未解愁”3个字中,有对人生的眷恋,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怀思。人生怎么可能无愁,只是愁苦要用什么来化解却因人而异。有人觉得一味追求物质就能解愁,有人却觉得一曲笛声就足以解愁。

这两首诗前一首提问,第二首自问自答,完美抒写了墓主人对人生真意的追求。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心中能坦然闲适,就如牧童一样,辛劳完一天能安安心心地回家,便是最好的。这种隐士式的人生追求,在古代是很普遍的。

盗墓贼读完这两首作品后,心中若有所悟,对墓主人也是心生钦佩,于是当下决定:此墓不盗。两首诗“看住了”一个墓,这也算是一段传奇了。

像这种题写在古墓墙壁上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一些来读一读,相信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看法。这两首作品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