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21日讯 “目前已近四月末,小麦已进入抽穗期,我们都在加班加点,白天黑夜不间断浇灌,争取今年能有个好收成。”4月20日,平度市田庄镇卫家庄村的田间地头,当地正在灌溉的村民刘玉森说,而他们所用的灌溉设施,正是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刚刚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作用的缩影。平度市被誉为胶东“金粮仓”,粮食生产稳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年粮食总产维持在140万吨以上,占青岛粮食总产的一半。近年来,平度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0余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近1亿公斤,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2 万亩,农业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显著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众所周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高、推进快、惠民生,但后续管理工作长期未形成统一成熟的模式,各地都是“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设施因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损坏遗失等导致的无法使用问题较为常见,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群众的正常农业生产,降低了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满意率。针对该问题,平度市快反应、快部署、快行动、快落实,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以查促改、以改促进、提质增效。

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大市,平度市已在项目建设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后,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规划等相关单位及各镇街道,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优先将成方连片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等纳入实施范围,优先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纳入规划范围,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统一规划、梯次推进、有序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举措,加强过程监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范围广,监管难度大,为此,平度市积极探索创新项目实施监管方式,确保以监管促质量。实行监理制和质量检测制。聘请专业监理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重点工程、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进行旁站,严把质量关。从2017年开始,聘请质量检测单位对进场原料、设备等按规范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发现不合格的立即清除项目现场。建立项目监管系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取项目现场资料,将单体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情况传入系统,形成电子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监理和施工单位督促整改到位。同时,邀请项目实施村庄村民代表提出施工建议,并参与工程施工监督,确保将项目打造成符合民意的民心工程。

快速反应,加快问题整改

从村民反映、实地调查情况看,管理资金不足、人员不足、制度不全是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而导致部分设备出现年久失修、失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设施的正常使用。针对该问题,平度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坚持快摸底,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各镇街第一时间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快行动,各相关镇街作为直接责任单位,对能够即时整改的问题,即时进行整改,对短期难以整改的,按照项目设计和建后管护要求,第一时间制定了整改方案,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从3月份至今,已累计完成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整改30处,对正在开展的春季复耕复产起到积极作用。

立足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针对资金不足、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平度市鼓励各镇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该市南村镇东辛庄村鼓励村民成立东辛庄社区服务专业合作社,把生产路、水利设施和农田林网一并委托给该合作社管护,由于村民参与、管护到位,各项设施运行良好,合作社因灌溉、电力收费和林网收益扣除运行成本外还有结余,实现了项目设施运行、管护的良性循环。

下步,平度市将继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机制,对于其中出现的可值推广复制的典型做法,将积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的好更要用的好,用的好更要管得好,确保项目真正能助力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增收。

半岛全媒体记者 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