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上面这段话,来自一篇中科院博士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部分。

今天桃蛋妈本来在写其他东西,看完这篇《致谢》,我眼框湿润,感慨万千,它值得所有正在求学的孩子和家长们看到。

于是我决定把这篇《致谢》发给大家,并且聊聊如何和孩子们讲述分享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是文字版本,图片能看得清的读者可以下划略过。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中科院官方微博证实这份《致谢》的作者是黄国平博士,他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博士论文标题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

黄博士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年薪百万起。

作为高级研究员,他正在主导腾讯人机交互软件TranSmart的开发,继续着博士期间的课题,向着目标靠近。

这篇《致谢》,桃蛋妈看了三遍,读出了三句话,我想把这三句话分享给我家的小后浪——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博士生于泥泞,却始终仰望星空,追光奔跑,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不向命运屈服的人,终于涅槃重生。

用一首诗来形容他最恰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翼太耀眼。

黄博士的经历,更加证明了高等教育的意义。

读书,是改变命运、拓宽视野的最低成本方式,人生如果有捷径,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一条。

高考不是绝对公平,但在当下,绝对称得上“最”公平的一条路。

与生活的苦难比起来,读书是最轻松的一件事。

读书,也是每个人从无知轻狂走向知人论世、明礼守信的必经道路。

读书,即使不能让人成为人生赢家,不能完全兑现成收入地位,不一定让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但一定能丰富精神世界,让人拥有在逆境中坚守自我、逆流而上的力量。

2.永远保持善意与感恩。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太多苦难不幸,很容易一身戾气,充满怨怼,习惯恶意揣摩他人。

但黄博士文中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感恩、感激。

夏天光脚走,冬日穿破衣,他的耳朵里就没有钻进过刺耳的嘲笑么?

身体遭遇的苦和累也许可以忍耐,但未成年时精神上遭遇的歧视、还有亲人的生离死别,才是对心性的极度打压摧残。

黄博士很强大,他在摇摇欲坠的屋脊下,守住了几将磨灭的自尊和希望。

他选择把很多人的好深深烙在骨子里,即便是对那条老狗小花也不吝谢意与追忆。

历尽艰难困苦,仍能温润如玉,心怀感恩之心的人果然会走得更远。

这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有高智商、高学历,更重要的是始终对人间满怀善意,出生于不被祝福之地,却不舍温暖纯良,寻求光明之人成为光明本身,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3.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篇《致谢》里,尤其最后一段,让人忍不住泪湿眼角。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一路走来,黄博士受过那么多苦,当他终于手握和这个世界竞争谈判的砝码时,他不是发誓要做人上人。

反而,他立志要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并且认为这样的话这辈子就值了。

这是多么“少年感”的志向!

少年感不是脸多么年轻,而是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永远愿意学习新事物,永远心怀超越物质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努力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可能会说,是拿到高文凭,是找到好工作,是赚更多钱。

但读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眼界认知、不固执无知、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个圆圈,读完小学是这样的:

高中毕业时,略知一二:

本科毕业后,有了所学专长:

硕士毕业后,对专业有了更深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到博士的时候,来到了知识的边界,试图推动它: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推动了那么一点点:

可就是因为那一点点的推动,让整个人类知识圈变得不一样: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因为有那么多和黄博士一样的人,在努力推动那一点点,我们的圆圈才会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人不读书,就会像下面这张图一样,所能探索的人生边界停滞不前,一辈子活在自己的固执和偏见里走不出来。

还有张图,叫做“读书的境界”,我们不陌生,今天结合黄博士的经历看,更加深有感触。

这张图能解释,他看待问题和世界的角度为何与常人不同——

寻找光,去追光,并最终成为光。

苦难之后,半生风雨,内心却愈发纯净。

怕什么真理无穷,学海无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心境,这样的人格,怎能不叫人感慨敬佩、泪流满面。

尾声

近些年人们形容这个时代,用的一个高频词叫“浮躁”。

的确,很多偶像现象,时下流行的文化,让人焦虑困惑,甚至让年轻人陷入三观混沌的迷宫。

如果传播这篇文章,能给正在抽枝拔节的后浪们一个榜样,一种激励,桃蛋妈觉得,怎么都是一件好事。

茨威格曾经说过:

“谁展示了自己的一生,谁就为了所有人。谁展示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谁就为了所有时代。”

这篇《致谢》,你我与孩子共读,共勉,共同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