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这个人正是窦建德,他虽然失败了在民间却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那么如此得民心之人,怎么就无缘无故的失败了呢?

(一)窦建德其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而占据河北之地的领袖,就是窦建德,鼎盛时期,窦建德拥兵十多万,而他这个人和一般的农民起义军不同,在乱世之中,算得上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而这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样一个优秀品质,让他被河北人民所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河北,窦建德称帝的地方,人们建起了窦王庙,这个庙香火极旺,到了二百年后,当时的魏州书佐殷侔见到当地百姓朝拜窦王庙的盛况,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指盼备显,庶儿孙长沙流亚乎!”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有人说窦建德是项羽,我看不然,项羽残暴而嗜杀,而窦建德宽容御众,他比当年的孙坚还更有英雄气概。写完之后,殷侔还把文字刻在碑上纪念窦建德。

所以,从这段话中,我们就看到了原因,窦建德为什么让河北人念念不忘呢?唯有四个字:宽厚待人。可以看到,在隋朝末年,几乎所有起义军表面上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可在屠杀老百姓这件事上却毫不手软,唯独窦建德是一个例外。

窦建德在争夺天下过程中,严格遵守一点,“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不仅对老百姓鲜有劫掠,而且对隋朝俘虏也以礼相待,着实让人震惊。同时,窦建德严于律己,对生活要求很低。

《资治通鉴》则给予窦建德高度评价:“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饭;妻曹氏,不衣纨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

(二)窦建德之败

可以说,是“宽厚待人”成就了窦建德的威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很多人都在感叹窦建德,正如那碑文的最后四句:“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

这篇碑文末尾的四句话,堪称窦建德生平的真实写照,一个有希望建立王图霸业的枭雄,竟因为莫名其妙的“天命”,中道崩殂,着实令人惋惜。正因这篇碑文,后人才格外感慨窦建德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一个无德行无能力,且背信弃义的小人王世充,窦建德竟率十万主力前往虎牢关,与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殊死决战。结果,这场恶战成就了李世民的伟业,当他被唐军俘虏之后,并未因而网开一面,直接被砍了头。

实际上,窦建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了,他曾经俘虏过唐朝公主,还俘虏过大唐军将李勣的父亲,但都送了回去。论对等原则,唐朝的确不应该杀他。 或许也正应了那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