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名校之一的南京大学,985、211名校,半年内连续出现4位“硕博”自杀事件,高校到底是学子们的“天堂”还是“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到今年4月,先后有3名女研究生从同一宿舍楼19楼自杀轻生;一个看似“阳光开朗”的男硕士也从高楼跳下,惨不忍睹。

这些考上研究生的准博士、硕士们,已经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天之骄子,为何还要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未来的前程呢?他们背负的压力一定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忍无可忍,一死了之。

研究生表面风风光光,实则压力山大,学业完成的艰辛、导师的压榨刁难、学术论文难以发表等等一系列困难,像一块块巨石压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而对于那些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家庭水平一般的孩子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

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中,36%的研究生有一定程度的抑郁,61%的研究生存在焦虑问题。

看来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除了成绩优异、能力突出,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和这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密不可分。

近日,随着《小舍得》电视剧的热播,关于孩子成长问题、教育问题的讨论又空前高涨。“鸡娃”成了热议的焦点,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成长和成才,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里子悠是个学霸,成了母亲炫耀的资本,但是无形中给孩子也带来压力和价值观的偏向,学习成绩成了人生的重心。但母亲却从来没重视过他真正的喜好、良好的习惯和强大的自制力。

可见,“唯分论”在这个“一考定输赢”的“应试教育”时代影响着教师、家长、学生的三观。

而过于追求成绩,忽视孩子的个性需求和成长需要,并不是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明智之举。用“强势”武力解决问题,是愚蠢的;用“温柔的限制”控制孩子的思维,也是把自己的喜好变相强加于孩子身上,亦是不对的。

子悠妈妈一直只强调学习,争强好胜、好为人师、骄傲虚荣的嘴脸、语言让人生厌;而欢欢妈妈,一味强调“快乐学习”,也是对教育的一种轻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李松蔚也指出:太多的自由和散漫、一味追求简单的快乐,孩子的上进心、抗压性也会大大削弱。

“鸡娃”的存在,是这个时代与社会的产物。 过去人们讲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这个呼吁“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时代,一样有效。因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一直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耶鲁大学MB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黄任,在一次采访中谈起了他对“鸡娃”的看法。他希望家长把精力一半投入到“鸡娃”的培育上,一半投入到“鸡自己”上,既可让家境殷实,也可提升孩子的“容错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知识文化,还要学为人处世,更要学会面对困难挫折,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家长在他出生时可以帮他决定一切,但是渐渐地应一点点放手,让他自主选择,允许他失败、受伤,再鼓励他重新来过,或者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能用我们的思维控制孩子广阔的思想世界。

如果我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培养出的“鸡娃”,是个“心理畸形”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那么即使他进了名校或较好的工作单位,也会不堪重负和压力,焦虑自卑,甚至走上像南京大学的四位“博硕”学生的悲剧之路。

樊登老师在对《正面管教》这本书的讲解中就提到:家长应建立一个和善而坚定的教养环境,尊重孩子,让他自尊水平提高,自律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那么孩子在独立做事情时,他也会积极正面履行责任,并勇于承担可能出现的后果。

总而言之,“鸡娃”应讲究战略战术,家长和孩子应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和成就。就像在同一条河流里的前浪和后浪,共同进步,这条河才能有后劲,有奔头,有力量!

文|珑儿

图|网络

发布|文刀木之南